古今幼教事:少年劉邦無大志 孻仔未必拉心肝
出生的順序真會影響人生嗎?劉邦出生於沛縣一個平民百姓家,排行最小,最初名劉季。依傳統兄弟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上世紀初,奧地利有一位醫生及心理治療師名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與兄弟姊妹一同成長的他,注意到一個現象,即使是同生父母、相同成長環境,幾個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差異。於是他提出了出生順序論,並深思種種的疑問——老大、老二、老孻的性格相差怎麼那麼大?在兄弟姐妹中排行順序對人的個性、智商甚至人生道路究竟有沒有影響?父母對各孩子投放資源、態度及要求的不同,會導致孩子有不同心理演化。以下有兩個例子:
1. 首名孩子通常獨享父母的關注寵愛,及後的孩子就沒有那麼投入,所以弟妹可能會覺得受了冷落,得不到父母寵愛。
2. 在中國人「長兄為父」的思想,當哥哥、姐姐的孩子必須要責任心強、可靠、謹慎,父母有意無意灌以思想甚至給予權力,因而老大容易霸道,控制慾較強。
1996年美國心理學家薩洛維(Peter Salovey)提出另一觀點。他認為兄弟姐妹之間性格上的差別,與孩子在家庭內部的生存競爭有關。生存競爭是自然選擇及淘汰機制,就是孩子們出於生存需要而爭奪父母的關注及資源投入。所以,哥哥姐姐要承擔照顧弟妹的責任,而弟弟妹妹則在先入為主的環境中尋找和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為此,為弟妹的就會設法與眾不同,引起注意,他們更習慣於適應相對不利的環境。
以劉邦為例,他最小,家中事務早已交其兄負責,在家無大責任,劉邦少年時為遊俠(行事訴諸武力,不在意法律),不事生產,好色愛酒,終日與夥伴們流連在外。因此常被父親訓斥,跟他會經營的哥哥比較,家人們都認為劉邦沒有大志,不會治理商業,也不肯幹活,沒有收入,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這種無王管、胡作非為狀態,帶有最小孩子父母不寄厚望和放鬆管理的特徵。
出生順序論令人着迷,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能夠一錘定音的證據,說明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是如何影響人的性格。家中最小的可能是最受寵或最被忽略的,或多或少影響其心理特點和傾向,但是,個人天性及努力可能是更大的原因。
◆ 梁可茵老師(學研社成員,從事幼兒教育寫、教、編達二十多年,在書海澀論中尋找方便之門,喜歡發掘兒童行為背後的心路歷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好奇投向歷史上小屁孩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