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亮籲推動灣區新醫藥認證 吸納人才
【大公報訊】記者張凱晴報道:腸道微生態的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逾241.8億港元,全球關注相關領域發展。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和香港科技園公司,昨日於香港科學園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在會上呼籲政府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新醫藥認證,相信機構能有效吸引醫藥企業及人才,他說:「以免令人才覺得花人生十多年在本地科研,但其成果卻未獲認證。」
「微生態峰會」學者雲集
為將香港打造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創新醫藥樞紐,峰會雲集20多位腸道微生態科研領域的國際學者及醫療產業人員舉辦多場座談會,討論如何把握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的發展機遇。最新醫學研究發現,很多健康問題例如免疫力低、過敏、肥胖、結腸癌、自閉症、抑鬱症及腦退化等,也與腸道微生態息息相關。
陳家亮表示,未來會進行更多針對不同健康問題的腸道活菌藥物進行研究。他說,未經破壞的腸道益生菌很有用,例如初步研究顯示將化療前的患者糞便儲存,並培養其中的益生菌,在化療後再放回患者體內,會大大減低副作用。因此,他提倡在河套區建造「現代版挪亞方舟」,即是用作儲存數量龐大的腸道微生態生物樣本的地方,其中主要內容為香港初生嬰兒的糞便。他相信,這有如臍帶血一樣,未來將可救治很多人。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一直與『官產學研』各方合作,為科研人才提供全面的生態圈支援,助其將醫療科研轉化至臨床應用。」
峰會吸引各大生物製藥公司參加,而其中的精進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策劃總監陳添樂表示,公司將只需驗糞便就可偵測大腸癌的技術轉化,成品靈敏度達94%,他形容這是很好的大眾篩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