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性房屋有價值
楊桃
本港樓價又居高不下,輪候公屋時間漫長,不少人在等候期間選擇居於劏房,租金開支越來越高。興建或改裝舊單位作過渡性房屋,是政府着手尋求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案之一。
「南昌220」是本港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目前租約已經屆滿。有社區服務團體做了一個調查,發覺在95戶之中僅有約四分一的租客,可以順利獲派入住公屋,那24戶的住客真是十分幸運。有人覺得這表示過渡性房屋計劃失敗,因沒有達到基本的目標。但我認為過渡性房屋對於一些劏房戶,在改善環境有所貢獻,而且租金絕對比劏房便宜。不過缺點是租約期太短,當局可否考慮將目前為期兩年的租約延長。
我亦不同意「過渡性房屋會佔用興建公屋的土地與資源」的說法。其實在市區,如九龍城某小學,近年因疫情及收生不足等因素,學校已經改變用途,轉型變為過渡性房屋,也希望此項目可擴展至十八區。希望政府可加快興建公屋的步伐,除了過渡性房屋,也不妨參考外國,利用預製組件安裝合成法,減省建築工序與時間。有不少新入伙公屋的居民,也會重新裝修,將原本簇新的廚廁設備換掉,建議當局向輪候公屋的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如不介意入住「清水樓」的話,可獲優先考慮,既可降低成本,減少浪費,最重要是提升效率。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雖是唐代的詩句,但到今天並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