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無牌匯款 金錢服務調查科逾兩年破50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疫情下,訪港旅客減少,不少外匯找換店倒閉。在這情況下,有部分市民上網尋找外匯找換服務,甚至光顧無牌金錢服務經營者,但就忽略其中風險。香港海關金錢服務監理科發現,近期透過互聯網提供無牌金錢服務的案件明顯攀升,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海關提醒,在外國的留學生用自己戶口幫香港市民匯錢,或利用交易平台進行代購代付等都有可能違法,而市民將自己銀行戶口租賣給無牌金錢服務商使用,更有可能觸犯洗黑錢等罪名。
海關金錢服務調查課指揮官張天豪日前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為打擊無牌經營金錢服務,香港海關於2020年9月成立金錢服務調查課,至今已偵破50宗相關案件。針對該類違法的定罪,歷來最高判罰為監禁2個月,緩刑2年(2014年及2019年),大部分案件均獲判罰款。以單一案件計,最高罰款7.2萬元,亦有部分被告被判社會服務令,由80小時至160小時不等。
近年較常見的無牌經營金錢服務類型是利用社交平台賬號。海關金錢服務調查課高級督察盧詠欣舉例,若有市民有需求向韓國匯款,該人士可能在社交平台搜索韓國匯款的相關賬號,並與賬號經營者議定匯率、匯款額等,經營者以本地銀行戶口收取港幣,再用韓國戶口將韓圜轉入客人指定的韓國銀行戶口,並逐單收取手續費。
她表示,暫未見到這一類型案件有「集團式」趨勢,涉案金額亦通常不高,介乎數十至數千元,客人可能僅是希望購買海外商品而進行匯款,但性質仍屬於違法。「好多經營者都是因為曾經在外地留學或工作過,所以曾開設外地的銀行戶口,而他們就利用擁有外地戶口之便經營匯款業務。」
另一種犯案手法是利用公開的網上論壇進行無牌經營匯款。盧詠欣透露,海關早前成功檢控過一名學校教員,法庭其後將之定罪並罰款兩萬元。是案中,該教員有意將其內地戶口的人民幣換成港幣,故在網上的一個師生討論區發布有關帖文。有感興趣的師生見到帖文即聯絡該教員,將港幣以銀行過數或現金面交的方式給該教員,之後教員再將其內地銀行的人民幣轉賬給對方指定的內地銀行戶口。
雜貨店代辦匯款同屬違法
部分東南亞雜貨店亦存在無牌經營匯款的情況。不少在港工作的東南亞國家外傭需要定期向家鄉匯款,往往會委託附近相熟的東南亞雜貨店代為辦理,「這些雜貨店會收取匯款的港幣現金及手續費,之後再去持牌找換店進行匯款,以及分拆利潤或賺取手續費差價。根據《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替外傭匯款的雜貨店東主或員工已觸犯無牌經營金錢服務。」盧詠欣說。
有關利用匯款人戶口洗黑錢的模式,盧詠欣介紹,不法分子一般以金錢利誘他人提供其現有戶口登入資料及密碼,甚至要求開設新戶口轉賣或租出,有關戶口可能用於詐騙轉賬,或者將犯罪得益轉入轉出「洗白」,以掩飾其來源,販賣或出租戶口者同樣有可能被控洗黑錢,一經定罪,最高罰款500萬元及監禁14年。海關呼籲,市民切勿因一時貪念而墮入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