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札記/黃公望畫雪\李 夢


  與王蒙、倪瓚和吳鎮並稱為「元四家」的黃公望(一二六九至一三五四),是描畫雪景的高手。除了八十一歲那年接連完成的《九峰雪霽圖》和《剡溪訪戴圖》兩幅雪圖之外,畫家另有一幅雪景名作傳世,便是以趙孟頫臨王羲之名帖衍生而來的《快雪時晴圖》。該作不僅是黃公望繪畫天賦與技巧的映照,更牽引出一則師生情深、文化綿延傳承的佳話。

  故事要從東晉時的書法名家王羲之(三○三至三六一)開始講起。話說某日雪後初霽,羲之想起遠方的一位張姓朋友,甚念,提筆寫信,寥寥二十八字,竟成奇筆。乾隆皇帝對此帖愛不釋手,將其與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一同並稱「三希」,藏於三希堂中,時時展卷欣賞。這幅《快雪時晴帖》,儘管今日普遍認為是唐人摹本,卻深得王羲之行書之法,走筆流暢自在,一氣呵成,看似隨意,實則字字驪珠。除了乾隆,元代書畫名家趙孟頫亦將此帖視若珍寶,親寫題跋,自言得見真跡,「不勝欣幸之至」。有說趙孟頫本人的行書,便是深受此帖啟發。

  若說此帖中最佳句,則非「快雪時晴」四字莫屬,隨性靈動,宛若神來之筆。後來,趙孟頫仿寫此帖中四字,贈與愛徒黃公望。「快雪時晴」為趙孟頫現存真跡中最大尺寸,用筆厚實、質樸,卻並不顯滯重,頗有輕快之感。後世觀此作,彷彿能想到子昂為愛徒子久書四字時,應亦是在王羲之當年曾遇見的落雪初霽時分,見窗外素裹妖嬈,興奮落筆而作吧。無怪同樣精於書道的黃公望,對此作念念不忘,在恩師離世多年後,在自己步入人生晚景時,特畫雪景呼應之。

  以水墨畫雪景,絕不容易。為凸顯山間落雪皚皚,畫家需暈染畫布底色,僅僅留白山形,以營造雪景山水的立體之感。黃公望此作應非真實所見,而是畫家依照恩師仿王羲之四字而想像得來。層岩疊嶂,奇峰寒林,山勢高低錯落間,一輪紅日尤為醒目搶眼。那硃砂的一點,連帶一爿紅霞,既點題,又給整幅畫面增添生動和暖意。試想,若無此輪紅日,怎能體現出畫家和書家眼見雪後初霽的欣喜呢?所謂點睛,一筆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