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誘發足跟痛 中老年人要留意 知足護足 消除跟痛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的足部問題,醫學流行病研究顯示有10%的人可能會在其一生中出現足跟痛,其中85%的患者是年齡在25至65歲之間,多見於行走、站立的中老年人。足跟痛可發生在跟下或跟後,少有跟側面痛。足下活動受力組織是足底筋膜,組織的炎症令跟下痛,稱為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見的足跟痛。跟後相連的小腿後的肌腱,其損傷炎症則形成跟後痛稱為跟腱炎。足是人行動的基礎,生活質量的保證,跟痛給人的日常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有西方哲人說:「天堂在足下,亦在頭上。(Heaven is under our feet as well as over our heads.)」此與中國文化相同,人的幸福就是建立在身體與精神,也許就有了滿足、足夠之說,所以消除跟痛有重要意義。◆文、圖︰香港中醫學會 涂豐教授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內在因素包括年齡,以中老年人常見,肥胖過重,小腿足部肌肉緊張,腳部畸形足弓過高,或腳過度旋向內側﹔而外在因素包括職業性長時間負重,穿着不適當的鞋子和足部過度不當活動引起的重複性微創損傷。
跟痛的病理及表現
人的足跟底皮豐厚,與跟骨間還有脂肪墊,覆蓋在跟骨和足底近端筋膜上,脂肪墊通常厚度約為2厘米,行走時是由足跟先着地,其能緩衝運動過程中足跟撞擊的影響,有助於分散力量,而減輕跟骨與筋膜的受力,行走時可吸收110%的體重,對跟骨與筋膜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當年齡變老,跟脂肪墊會有一定的蛻變萎縮,水分喪失和軟組織彈性降低,導致減震機制變弱,加上行走時受力過度,造成磨損和撕裂,所以脂肪墊與跟痛密切相關。
跟痛的表現通常病程緩慢,開始較輕,逐漸加重,有四分之一的病者可為雙側跟痛,多以久站立或久行時疼痛為主要特徵,有的病者是晨起時剛踩地會有跟部明顯疼痛,略行走後可有所緩解,一般不會有紅腫,壓痛部位通常在跟骨的前部,即可見足弓的後部起點,此處正是足底蹠腱膜與跟骨的連接部。有時經過拍攝X光片,發現跟骨底長出骨刺,因蹠底筋膜附着在跟骨處的反覆牽拉,慢性損傷刺激產生炎症,鈣化後形成的骨質增生,表現為向前呈尖形如刺,是一種退行性無炎症性疾病。跟骨骨刺往往和跟痛症同時存在,但有時有跟骨骨刺並也不一定有跟痛,故可認為疼痛是炎症刺激的作用。
中醫認識跟痛病機
跟痛屬於中醫學「骨痹」範疇,發病原因多與外力勞損,老年腎虧勞損和感受寒濕有關。病機或為損傷後氣血不暢,或為退化筋骨失養,或為寒濕外邪侵襲而發本病。中醫古代文獻記載有:「腳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為『腳根頹』。
一·氣血瘀阻:運動損傷,行走受力不當,持續勞損,傷及脈絡,令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為不通則痛。
二·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經絡分布繞跟部,年老體虛,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骨失所主,筋萎筋弛。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乏力,疼痛喜按,為不榮則痛。
三·寒濕凝滯:寒邪客脈,濕氣下注,痹阻經絡,筋肌緊張,疼痛拒按,喜熱怕涼,為不柔則痛。
跟痛的預防與調護
一·跟痛針對性預防
到了深秋冬季,要注意足部防寒保暖,平時注意調節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中年跟痛多與外力損傷有關、不當運動有關,故在運動前做些合理準備,運動鞋的舒適至關重要,運動前做些熱身,特別是足踝的活動,如果已有輕度跟痛,要減少跑步行走的強度和時間,若疼痛嚴重則休息為要。
老年性跟痛多與跟骨骨刺、跟部脂肪墊變性有關,要避免久站久行,穿軟底寬鬆鞋,其後跟部2至3厘米高鞋軟墊,最好中央凹陷,這樣使全身重心前移,以減少足跟部受壓,若肥胖者減肥治療也是根本預防的調治。
如腳部畸形者,可用運動膠帶、矯形器或輔助裝置和鞋墊等,以助站立行走時受力平衡,嚴重足部畸形可能要手術矯正。
二·跟痛調護及鍛煉
(1)中藥泡腳
藥物組成:白附子20克,當歸2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食醋250毫升。
功效作用:祛風散寒,通經活絡,調補肝腎,強筋健骨,舒筋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力。
操作用法:
·藥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2小時,煮沸30分鐘,倒入盆內,加食醋攪勻。
·當高溫時,先用熱氣熏蒸足部,待水溫不燙時約50度,浸洗患足。
·水溫下降時可再加熱,每次熏洗時間約半小時,可用手搓揉足跟,早晚各1次。
(2)按摩鍛煉
❶ 足跟底部按摩:用拇指擠壓足底部皮膚,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按壓痛點刺激,在可忍受的力度擊打3至5次。
❷ 足底筋膜手法:將受傷的腳架於另一腿膝上,先順其跟筋膜壓推10次,力度逐步加強。抓住腳趾並將它們向上牽拉,足弓有拉伸感,保持此拉伸15秒並重複5次,伸展越多,你的腳和腿的韌帶和肌肉就會變得越靈活。 增加柔韌性可以減少受傷的可能性。
❸ 推牆拉筋:面牆而立,雙手掌放於牆上,與眼睛齊平,健足於前,患足置後,微向內旋轉,前膝彎曲,後腿伸直,呈弓箭步。將臀腿部肌肉上拉,直到你感覺到小腿的拉伸感。保持拉伸30秒,重複5次,以增強小腿的力量和柔韌性,能減少足部疼痛;也可以患足尖發力蹬地,跟部抬起,用力數次。
❹ 滾動刺激:坐在椅子上,雙腳着地,將一個球或其他可滾動的物體放在患足的足弓下滾動,逐步加力,每次約5分鐘,具有改善氣血運行,舒筋止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