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港青願往大灣區各市發展 首選深穗

【大公報訊】記者常彧璠報道:香港廣東青年總會牽頭,聯同香港大學及明匯智庫開展有關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調查,昨日發表第四份報告《香港青年大灣區發展指數2021-2022就業篇》。結果顯示,九成受訪香港青年有聽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認同及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比例創新高,分別達到35%及41%。調查也發現近八成青年聽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反映宣傳效果理想,惟亦顯示計劃有改善空間。
團隊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間,成功隨機抽樣訪問了1000名15至39歲的香港青年,並訪問441名居住在廣東省的香港青年,配合焦點小組,切實了解青年對大灣區發展的看法。是次報告除了以往的大灣區發展指數調查,也加入調研「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部分,了解不同公司的經驗和看法。
高收入高學歷青年意欲更大
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修例風波對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負面影響得以改善,認同及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香港青年比例由2019年谷底回升,不願意和「不確定」者的比例持續下降。
研究亦發現,受訪者的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齡與他們願意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意願有關。總的來說,收入越高、學歷在兩端的青年,以及30歲以上的青年,較願意前往大灣區。而在大灣區內地九大城市中,香港青年認為深圳和廣州吸引力最大。
另外,香港受訪青年認為「薪酬水平」是選擇工作時最重要的因素,與去年相若,其次是「公司發展前景」及「晉升機會」,「政見理念」對他們來說則最不重要。高達八成受訪者期望赴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可獲至少兩萬港元的月薪。
廣青總提出28項建議,包括放寬申請「就業計劃」的資格,至五年內大學畢業的港青;參加者如表現良好,津貼期可延長一年至兩年半,津貼額可因應工種等調整,設立兩級津貼額。總會又建議擴充駐粵辦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職能,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建立「港式社區」等,以便利港青赴大灣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