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江南菱之味\陸小鹿

  周末,去嘉興小旅行,當天往返。沒有費勁做攻略,只是去南湖邊走走,順便吃吃當地的特色菜。我稱之為「精神吸氧」,換一個場景,呼吸一下他城的空氣,讓情緒流動起來,如此即好。

  此季的嘉興餐館,家家都做同一道菜──葱炒南湖菱。南湖菱是嘉興特產,把鮮嫩雪白的菱肉剝出來,拿葱花爆炒一下,三下五除二,就成了一盤清新可口的「荷塘小炒」。

  菱,通常我們把它叫做菱角。顧名思義,菱是有角的。然而南湖菱卻是一個例外,它長得碧綠圓潤,兩頭無角,肉嫩,汁多,炒起來吃爽口甜脆,所以嘉興餐館個個都拿它做招牌菜。落座一家古色古香餐館的雕花木窗下,臨河吃一盆葱炒南湖菱,江南秋之味就鋪天蓋地瀰漫開來。

  江南地區,有首流傳很廣的民歌,幾乎人人會唱,歌名叫做《採紅菱》:「我們倆划着船兒採紅菱呀/採紅菱呀/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就好像兩角菱/從來不分離呀……」這首愛情歌謠裏唱的是紅菱。和無角南湖菱不同,紅菱是有角的,且有四個角。有年秋天,我去昆山錦溪古鎮旅遊,沈從文曾形容錦溪宛如睡夢中的少女。擇了清晨八點前往,一窺究竟。彼時,古鎮已經甦醒,在巷口遇到一個賣四角紅菱的阿婆。她把紅菱浸泡在水盆中,紅艷艷的,彷彿少女酡紅的臉頰,新鮮誘人。阿婆講,這種水紅菱,又叫「蘇州紅」,剝開果肉,和毛豆一起炒,彷彿秋天就被你吃進肚裏去了。中午的時候,我在錦溪一家農家樂,點了盤「紅菱炒毛豆」。吃着「秋天」時就在想,錦溪阿婆好像一位詩人呢。

  亦想起多年前的一個秋日,和姐姐一起去看望郊區的一位朋友,朋友帶着我們坐上他家的小木船,划進菱葉田田的小河中。船搖,水蕩,一池碧水閃着翡翠般的光彩。我們邊划着船,邊唱起了採菱歌,把手伸進水裏,一俟採到了菱角便像中了獎似的,萬般興奮,笑聲和歌聲蕩漾在如水的秋光裏。因為採摘的時間有些晚了,菱角的肉質已經偏老,老菱肉硬,一般不會剝開炒着吃,而是直接連殼帶角地煮,煮熟了菱角的外殼顏色由青色變成褐色,牙口好的一咬咬成兩半,老菱肉有嚼頭,粉酥略帶甜味。牙口不好的則拿刀剁成兩半,吃起來就不費牙齒,如糖炒栗子一樣可以當作秋日的休閒零食。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副冊裏有一位香菱姑娘,每每吃菱角的時候總會想到她。香菱生於江南姑蘇,不幸四歲被拐,從此命運改變,成了薛蟠的一個小妾。薛蟠新娶的妻子夏金桂看她不順眼,故意找茬說菱角不香,說「香菱」這個名字「不通之極」,非要她改名叫秋菱。香菱反駁道:「不獨菱角花,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起花兒都好聞呢,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的確,菱葉根植污泥之中而不染半點污穢,菱的味道是需要靜靜品的,正如世上一切好東西都需要慢慢品,它們的香,不似桂花那般濃郁,而是淡淡的暗香,浮動在清澈甘洌的水色秋月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