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發展/古洞粉嶺四地改住宅 供應6080伙
特區政府去年提出北部都會區的大發展概念,以創科帶動整區經濟活動為主軸之餘,亦增加區內房屋供應以紓解長期土地短缺問題。其中率先建議將古洞北及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內餘下發展階段內的公營及私營住宅用地,放寬密度限制分別30%及20%,相信現正跟相關政府部門洽商原址換地的發展商可即時受惠,粗略估計,6個項目可增約1200個私人住宅單位。同時,政府亦將兩區內4幅土地轉為住宅用途,料共可增加約6080個公私營單位。/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古洞北及粉嶺北首階段發展已於數年前開始,恒地(00012)在區內已成功以原址換地方式取得2幅私人住宅發展土地,特區政府早前也成功招標出售2幅住宅用地。規劃署文件指出,當局重新檢視古洞北及粉嶺北的發展密度後,認為兩區餘下階段範圍內的住宅用地,根據現行政策,可將公營房屋及私營房屋用地的發展密度由現時所限,分別放寬30%及20%,有關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的建議,將按《城市規劃條例》第16條提交城規會考慮。
兩區餘下換地8月中截止
特區政府在今年初公布已接納上述兩區內共6個項目的原址換地申請,主要來自恒地、新世界(00017)、長實(01113)及泛海夥資策,當時估計料提供約6000個單位。如現將項目的住宅地積比率增加20%,預料可增逾百萬方呎住宅樓面,可建單位量料增至7200多個單位。兩區餘下階段的原址換地申請最快下月中截止,並於明年中便要達成有關換地協議及補地價。
古洞北兩宅地料值百億
除增加發展密度外,特區政府亦因北部發展作全盤考慮,兩區內部分土地可改為住宅用途。規劃署現建議,將古洞北第32區及34區原規劃作商貿及科技園用途的土地,因有關發展可轉移至未來的新田科技城,所以共約2.9公頃的2幅土地,可改為住宅用途,地積比率達4.2倍,總可建樓面約131.1萬方呎,預料可提供約1780個私人住宅單位。如參考政府早前所售2幅古洞北住宅地的成交地價,該兩地的價值約達百億元。
粉嶺地提供公屋4300伙
此外,該署建議將粉嶺北第5區1幅原擬建環保交通系統停車場的土地,面積約2.15公頃,改為興建公營房屋,地積比達4.85倍,預料可提供約2400個公營房屋單位。又提出擴大粉嶺北第6區公營房屋發展用地的地盤面積,約達1.5公頃,並將地積比由5倍增至6.5倍,相信可提供1900個公營單位。
另外,為配合現代物流業發展,當局亦建議將粉嶺北第3區文錦渡路以西、1幅面積約5.18公頃的政府及社區用地,改作物流設施用途,以支援物流業的發展,地積比率達7倍,可建樓面約390萬方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