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城
除了甘棠第,中上環的法定古蹟還有1906年落成的西港城。它初期為船政署舊址,後來改作上環街市,多年來一直是附近居民常到的菜市場,直至1988年停用空置。其後於1991年修葺重開,成為目前的模樣,並正式易名為西港城,如今雲集花店、食肆、古玩店,以及從中環永安街(又名花布街)重置過來的布匹專賣店。
西港城在1990年被列入法定古蹟,現時為香港現存最古老的街市建築物。從外形可一窺其歷史價值:大樓採用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對稱軸線設計,面向摩利臣街的一樓建有拱廊,配合拱形大窗台及典雅的百葉窗廉,在四周高樓群中益顯獨特。以紅磚及花崗岩砌成主要結構,利用石塊色彩及紋理製造多色效果,而角樓外牆附有帶狀磚飾。大樓原本只有兩層,每層面積約1120平方米。前土發公司利用其高樓底,以獨立裝嵌方式在兩層之間增建一層,並打通一樓天花,在不影響大樓原有結構下,擴充內部空間。
樓內第二層是花布街,在一片炫目的「布海」中,1952年開業的利來呢絨行低調得多,眼前銀髮斑白的陳申,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在這裏工作,當時是他姑丈開設的布行「聯大行」,位於中環永安街15號。陳伯說,姑丈離世後他接管布行,現在只由他一人打理,已遷入西港城30多年。「利來」主要售賣專做西裝的毛織品,130呎的舖位,地方淺窄,店內卻保留了一張實木枱。「以前中環永安街,整條街有60多間匹頭布行,只有10餘間被安置到西港城,所以街坊間感情很好。如果他們沒有捲布的地方,就會過來借用這張枱捲布。」
老人鎮守店舖數十載
1960年代,人們開始由唐裝改穿西裝,很多人來永安街買布造西裝。時移世易,隨着永安街重建及布行重置,布業式微。造西裝的師傅退休而少有新人入行,加上不再多人買布造衣,陳伯感嘆這個行業快消失,不過他捨不得離開,依然天天鎮守店舖。閒話間,有年輕顧客拿着一套西裝詢問選料和鈕扣的問題,陳伯耐心地一一解答。
「利來」隔壁是祐昌疋頭公司,老闆樂觀道,不少人愛來此淘寶,時裝設計師或手工愛好者都可找到適合的布料。設計師Janko便是其中一員,她不時來看看有什麼新布料,還在自製的網絡節目「設計師日常」介紹和記錄這裏的布行現狀,「布行已不多了,他們堅持營運,本身是很喜歡這個行業,因此我覺得有必要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