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金融界打工皇帝 「73股災」輸兩層樓

  張天生1958年入行,加入「香港會」旗下證券行打工,老闆正是當時「響噹噹」的滙豐銀行御用經紀莫應基。加入公司半年後,他便開始為客戶買賣股票。後來新鴻基證券創辦人馮景禧,以當時高額的2,000元月薪,聘請張天生做出市代表,使他成為本港第一代出市代表,也是當年金融界最高薪的人。

  要知道,當年一個數百呎單位,也只售3萬元。張天生透露,當年在市旺的時候,每日佣金進賬高達三四萬元,搵錢快,自然也容易損手倒輸。「1973年股災時,手上股票全數要斬倉,更要急賣兩層樓還債,當時真係輸到一個仙都無,仲爭銀行錢。」自上世紀八十代開始,更從此忍手不炒股。

  回想這段炒燶股的歷史,那是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股市騰飛,香港幾乎全民炒股,身為經紀的張天生自然都下場炒股,「1973年股災前,真係贏到好多,大約有40多萬元,後來將部分贏得的資金在天后廟道買了兩層樓。」當時香港一個普通單位只是賣幾萬元,40幾萬元絕對是「巨款」。

  為求安樂 不再炒股

  不過,股市有升自然有跌,1973年股災港股跌約九成,張天生手上股票全被斬倉,還要出售兩層樓還錢,「當時真係輸清光,仲要爭銀行少少錢,後來先還返。」張天生其後仍有繼續炒股,「1976年時大市慢慢回升,其後幾年賺回很多,否則怎會有錢搞移民?」不過,到1984年忍受不了沉悶生活的他由澳洲回流返港,「為了以後瞓得安樂,決定一次過將所有持股沽清,從此不再炒股。」之後他只替客戶買賣賺佣金,更笑言:「做證券經紀這行,真正發達的很少,『走佬』就好多。」

  張天生不再炒股,其中一個原因是給予客戶的意見可以比較中肯,「你如果持有一隻股票,不會說它壞話,如果你在股市有大量投資,又怎能忠誠地為客戶服務?所以經紀其實最好不要落場炒股。」

  相對於財富,他認為,過得安樂才是他所追求,「沽清股票後,晚晚可以安安樂樂瞓覺,之後的1987股災、1997亞洲金融風暴,通通與我無關。」他透露,現在他日日有錢用,儲備夠用到100歲有凸。

  80多歲仍不願退休

  雖然儲蓄夠用到100歲,但張天生現時仍堅持工作,即使已經80多歲,依然不退不休,「我完全冇諗過退休嘅,除非自己隻手再無力拿起電話,那便唯有引退,但我現時記性仍然很好。」他笑言,「一旦真正退休,每天在家中無所事事,真係悶死多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