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變遷 美味不變 零食的誘惑

  圖: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市民多在「士多」購買零食。
  圖: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市民多在「士多」購買零食。

  在香港經營近三十年的本地零食店「優の良品」,終未能捱過疫境,日前正式宣告全線結業。事實上,「優の良品」也曾風光無限,而今被現實逼退,令人感傷。由此回望香港零食店的發展歷程,從士多、老字號零食舖到本地品牌零食店,再到售賣全球零食的大型連鎖超市,其承載的是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公報記者走訪一眾零食愛好者,細味香港零食店的「前世今生」。\大公報記者 劉毅、顏琨

  士多舊時風光

  何小姐(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在九龍屋邨長大,兒時印象中,都是在屋邨或者學校附近的「士多」購買零食,主要買本地生產的,例如涼果、蝦片、金龜嘜魷魚絲,以及乾吃的福字麵等。麵筋類如齋燒鵝等,更是從小吃到大。當年雖然零錢不多,但能買小小份零食,過下口癮,已經很開心。

  士多:嚴格來說,「士多」是一間小型雜貨舖,但當時的七十年代,經濟尚欠發達,人們沒有太多地方可以選擇購買零食,所以「士多」就成了陪伴一代港人成長的零食店。汽水櫃、紙牌廣告,或者各式玩具、文具,都是店舖標配。但伴隨時代發展,待大型超市及便利店出現後,傳統「士多」式微,如今是買少見少,往日的街坊人情味也淡了許多。記者也是頗費周章,才找到了它們,只不過一種是已經大不同往日的新派「士多」,而另一種是店主人為了追尋往日情懷,而開設的復刻版「士多」。且以往在「士多」買到的金龜嘜萬里脆花生等零食,現在也能在大型超市買到。

  老字號屹立有因

  宋小姐(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喜歡吃傳統零食,所以香港老字號零食店陳意齋售賣的燕窩糕、杏仁餅、鴨潤乾,都是我的心頭好。其中的燕窩糕更是其代表作,糕點軟糯可口,關鍵的是,零食店堅持手工製作,沒有工業用糖精,只有實實在在的餅香。所以,講到令香港人驕傲的零食,怎能不提到本港陳意齋等老字號零食店。令人記憶深刻的,還有冠華的蝦片、么鳳的話梅,我都曾購買過。

  老字號零食店:陳意齋零食店原是一家廣東零食店,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落戶香港,開業之初主要賣杏仁霜、雀肉酥、椰蓉酥等。戰後肺癆肆虐,陳意齋推出止咳潤肺的川貝杏仁露。八九十年代,很多年輕人留洋海外,陳意齋還可以代客人給他們遠在異國他鄉的子女寄送零食。新冠肺炎疫情前,內地和海外遊客如織,不少人也會選擇去這家老字號零食店逛上一逛,購買手信。

  此外,涼果和肉乾這兩種零食,都是香港人愛吃的傳統零食,陳意齋以及么鳳和冠華這三間老字號都有出品,而且每家都有自家製法和獨特風味。光陰荏苒,老字號零食店憑藉堅固的品牌形象,可信賴的製作工藝,就算屹立百年歲月,也能適應時代變遷。

  本地品牌具優勢

  黃先生(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學生時代,我時常會去優の良品購買零食,後來,其分店愈來愈多,地鐵站經常可以見到。當時,這家本地品牌零食店在香港都算很有名氣。

  黃小姐(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我回內地探親時,會到優の良品買一些零食送給親戚,因其獨立包裝攜帶方便,一般會買較為日本、東南亞風味的零食,如魷魚絲、柑桔乾、朱古力等。

  本地品牌零食店:與本地老字號零食店不同,成立於一九九三年的優の良品,雖非手作零食店,卻也具品牌意識,所售零食包裝上,總可見「優の良品」字樣。其創辦人出身於香港涼果世家,「優の良品」曾在一九九九年當選「香港十大名牌」,當年在本港零食店市場佔有率超過六成,後於二○○四年也曾獲「香港超級品牌」,且因為在內地也開設分店,從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然而時移世易,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來港遊客銳減,令其經營大受影響。

  連鎖店攻海外零食

  謝小姐(生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平日都會買一些日本零食,本地傳統風味零食如麵筋類的,反而不是我的首選。我主要光顧759阿信屋和零食物語,在這類零食店,可以買到日本零食。它們包裝好看,口感也很細緻。我會買日本和果子、朱古力棒、榛子味曲奇餅乾等。

  售賣全球零食的連鎖店:零食物語、759阿信屋、優品360,以及二〇一九年才進駐香港的DON DON DONKI,都以大型連鎖零食店模式,致力於打造售賣海外零食的旗幟。

  零食物語主要以日本零食為主;759阿信屋則主要銷售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進口零食、副食品和飲品。從中可看到香港人對於日韓零食的追捧,購買選擇也更趨向多元化。再加上現在大型超市也可以出售本地、內地及海外的各類零食,尋覓零食成為了一件十分便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