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學術期刊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

●《文史哲》國際版編輯部和外國漢學家討論。 特約通訊員張益鳳  攝
●《文史哲》國際版編輯部和外國漢學家討論。 特約通訊員張益鳳 攝

  給《文史哲》編輯部回信 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及香港文匯報記者殷江宏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9日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

  習近平在回信中說,《文史哲》創刊7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幾代編輯人員守正創新、薪火相傳,在弘揚中華文明、繁榮學術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內外贏得一定聲譽,你們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

  習近平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把刊物辦得更好。

  編輯部近日寫信匯報70年辦刊成績

  山東大學《文史哲》雜誌創辦於1951年5月,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刊的首家高校文科學報,也是我國目前刊齡最長的綜合性人文社科學術期刊。近日,《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70年來的辦刊成績,表達了擔負起時代使命、發揮好期刊作用、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曾發起多場學術論戰與重大討論

  《文史哲》是一份在海內外人文學術界享有巨大聲望的老牌學術期刊,被學界視為學術風向標之一。「扶植小人物,延攬大學者」,是學界50多年來對《文史哲》的廣泛稱譽。一大批著名學者在《文史哲》刊發了他們的處女作、成名作或代表作,如李澤厚、龐樸、李希凡等等。伴隨着新中國成長起來的著名學者大都在《文史哲》上發表過文章。

  《文史哲》70年來所享有的盛名,與它發起的一場又一場著名學術論戰與重大討論密不可分。20世紀50年代,中國史學界有「五朵金花」之說(即五場重大論戰),其中至少有三朵即「中國古史分期論戰」、「中國農民戰爭史論戰」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論戰」是由《文史哲》所發起和推動展開的。

  著名的「《紅樓夢》討論」是20世紀50年代《文史哲》所引發的眾多論戰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次。 1954年,大學剛畢業的李希凡與中學教師藍翎,在《文史哲》上發表了《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它》。在這篇文章中,李希凡將馬克思主義方法引入紅學研究,批判了俞平伯當年3月發表在北京《新建設》雜誌上的《紅樓夢簡論》。此文被毛澤東看到,被認為是「三十多年以來向所謂《紅樓夢》研究權威作家的錯誤觀的第一次認真的開火」。 1954年10月16日,毛澤東寫下《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讚揚了李、藍「兩個小人物」。從此,《文史哲》名聲大噪。

  出英文版本 世界著名大學訂閱

  因其厚重的古典漢學風格,《文史哲》雜誌創刊不久就邁出國門,走向國際漢學界。1955年12月,高教部要求山東大學代表國家向英國、日本、蘇聯和越南等國的國家圖書館贈送《文史哲》雜誌。郭沫若先生赴日考察時,曾應日本方面的要求,專門攜帶50本《文史哲》進行交流。如今,《文史哲》已經發行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期發行量600餘份。世界著名大學圖書館大都訂閱、收藏《文史哲》,哈佛大學更將《文史哲》雜誌與《歷史研究》、《考古》、《文物》列為其認可的四家中國大陸學術期刊。

  2014年起, 《文史哲》編輯部與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合作出版《文史哲》英文版,目前已被10多個國家、將近200所大學圖書館訂閱。2018年,《文史哲》英文版被全球規模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數據庫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