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史上最艱難的歲月/
─紀念重慶版《大公報》創辦七十周年/王 鵬
圖:重慶大公報編輯部 (資料圖片)
今年十二月一日,是重慶版《大公報》創辦七十周年紀念日。
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新記《大公報》在天津續刊後,又隨着抗戰的進程,陸續創辦滬、漢、渝、港、桂等館,其中重慶館創辦於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一日,至今已有七十年了。由於抗戰這一特殊歷史事件及重慶作為陪都的特殊歷史地位,重慶版《大公報》在讀者中影響較大。它較忠實地記錄了時代風雲,既是「國家的忠卒」,又是「政府的錚民」,前者表現為主張抗戰,反對內戰,後者表現為對國民黨當局弊政的痛斥。抗戰時期的重慶版《大公報》,是《大公報》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段,在中國現代新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重慶版《大公報》簡史
一九三八年夏,當武漢戰役正緊張之際,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於七月十七日緊急命令國民政府及國民黨中央駐武漢各機關,限五日內全部移駐重慶。漢口版《大公報》於十月十七日停刊,人員和物資均前往重慶。
重慶版《大公報》自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一日在下城新豐街十九號創刊,至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五日停刊,中間曾休刊三次。一次是一九三九年五月三、四兩日敵機在重慶連續大轟炸,《大公報》首遭摧毀,次日日機繼續大轟炸,新聞同業多有遭難。從五月五日開始起,重慶各報出聯合版,《大公報》休刊一百零一天。八月十三日,重慶版《大公報》在李子壩建設新村新址復刊。第二次是一九四三年二月二日重慶版《大公報》刊出王芸生撰寫的社評《看重慶,念中原》,被國民黨勒令停刊三天,以為懲戒。第三次是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五日國民黨西南行政公署奉命查封了重慶版《大公報》,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十日重慶解放,它又繼續出版,其間休刊七十四天(在這七十四天,國民黨重慶當局假借《大公報》之名,出版了偽《大公報》,這不能算在重慶《大公報》歷史之內)。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以後,天津、上海版《大公報》相繼復刊,一九四六年四月滬版復刊,標誌着《大公報》的言論中心東移至上海,重慶版《大公報》便居從屬地位了。在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四六年四月,是重慶版《大公報》的鼎盛時期,日發行近十萬份報紙,創造了重慶報業史的空前紀錄,成為當時大後方一面耀人眼目的一面輿論旗幟;因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二日桂林版《大公報》停刊,人員撤至重慶,人員過剩,故又創辦了《大公晚報》。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重慶版《大公報》宣布為公私合營企業,維持到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五日宣布停刊。
重慶期間《大公報》若干重大事件
《大公報》在重慶期間,有幾件值得一提的歷史事件,其中有些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
報館六次被日機轟炸。從一九三九年五月到一九四一年,日本空軍對重慶連續轟炸,《大公報》損失慘重。其中一九四零年八月三十日和九月十五日,報館的經理部和辦公樓被炸,印刷廠第二車間遭摧毀;一九四一年七月十日,報館再次被炸,成了一片瓦礫,員工露宿兩夜。在一次日機轟炸中,報館工友王鳳山被炸,以身殉職。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報館把印刷機搬入防空洞,依靠簡陋的設備不間斷出報,表現出大公報人的堅強意志。
《大公報》負責人榮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七日,根據《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第三條(甲)中有關「著有信望之人員」遴選參政員的規定,張季鸞榮任第一、二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還委任他為休會期間的駐會委員,在其任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九四一年九月,張季鸞病逝後,《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繼續榮任國民參政會第三、四屆參政員,也同樣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抗日戰爭期間成立的國民參政會,對於團結全國人民,發揚民主,推動全面抗戰起了積極的作用。張季鸞、胡政之先後遴選參政員,不僅是發揚民主的需要,也是對《大公報》在抗日宣傳方面的肯定。
獲得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榮譽獎章。一九四一年四月,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鑒於《大公報》在抗戰時期的卓越表現,將該學院本年度榮譽獎章頒贈給中國《大公報》,這是我國新聞界獲得國際榮譽的第一次。五月十五日,在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同日,中國新聞學會、重慶各報聯合委員會在重慶上青寺國民黨中央黨部禮堂舉行紀念會,慶祝《大公報》獲獎。于右任、吳鐵城、王世杰、賀耀祖、陳立夫、谷正綱和中共代表潘梓年等出席,《新華日報》還贈送了賀幛。
張季鸞總編輯病逝。一九四一年九月六日,張季鸞在重慶歌樂山中央醫院病逝。蔣介石發了唁電,在延安的毛澤東也發了唁電。
九月二十六日,中國新聞學會和重慶各報聯合委員會在重慶嘉陵賓館舉行公祭張季鸞大會,蔣介石、孔祥熙、陳布雷、張治中以及中共代表周恩來、鄧穎超、潘梓年等千餘人前往弔唁。弔唁規模之大,哀榮備至。一九四四年十月,胡政之主編的《季鸞文存》(上下冊)出版,以後又多次再版。
董事監事聯合辦事處成立。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五日,《大公報》決定成立董事監事聯合辦事處,胡政之為主任,胡政之、李子寬、王芸生為董事,曹谷冰、金誠夫為監事,對渝、港、桂三館實行「統一領導」。同時成立了社評委員會,王芸生為主任,胡政之、曹谷冰、金誠夫、李純青、孔昭愷、趙恩源、徐鑄成、楊歷樵、蔣蔭恩、王文彬等為社評委員。為便於統一領導,董事監事聯合辦事處制定了一系列條例,對員工任用考核陞遷、薪酬、旅差費、請假等作了詳細的規定,一九四三年又制定了《大公報同人公約》(共五條)。一九四五年六月,《大公報》董事監事聯合辦事處撤銷,成立了總管理處,繼續領導渝館及為戰後籌備恢復滬津兩館做準備。
兩次重要出訪活動。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至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國代表團訪問英國,受到英國各界的熱烈歡迎。《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和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王雲五、教育家杭立武、立法委員溫源寧是代表團正式成員,團長是國民黨宣傳部長王世杰。這個代表團雖然人數不多,但在抗戰期間,有各界人士參訪,是向英國公眾表明中國全民抗戰的決心。行前,蔣介石和國民參政會議長張伯苓分別為代表團餞行。在訪英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會見了代表團,對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作了積極的評價。這是一次重要的出訪活動,在國際上宣傳了中國的抗戰。抗戰勝利前夕,胡政之以無黨派人士和《大公報》總經理的名義,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成員,於一九四五年春赴美國舊金山參加了聯合國成立大會,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在歷史上為《大公報》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毛澤東應邀赴宴《大公報》社。抗日戰爭勝利後的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應《大公報》的邀請,到李子壩報館「季鸞堂」出席了《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舉行的盛宴,周恩來、王若飛等一同赴宴,大公報同人曹谷冰、金誠夫、李子寬、孔昭愷、王文彬等出席作陪。宴畢,毛澤東還為《大公報》書寫了「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這一天是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日,許多大公報人在報館院內,爭相目睹毛澤東的風采,大家既盼望和平、盼望不再有內戰,也記住了這個日子。
《大公報》曾先後有九人被捕。一九四七年六月一日,在全國學生運動洶湧之際,國民黨當局以「共黨嫌疑,煽動學潮」的罪名,由重慶警備司令部逮捕了重慶《大公報》記者曾敏之、李光詒、張學孔、方蒙、廖毓泉、蒲希平、廖忠管等七人,同時以同樣的罪名逮捕駐廣州記者陳凡。經過《大公報》胡政之、王芸生的多方聯絡和報館同人的呼籲,王芸生還於六月五日在上海、重慶《大公報》發表了題為《逮捕記者與檢查新聞》的社評,嚴厲抨擊非法逮捕記者的野蠻行徑。這八人才於一個月後被釋放。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晚,重慶警備司令部以「通匪」的罪名,逮捕了重慶《大公報》編輯主任顧建平,拘禁了長達一百四十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