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根 四屆政協 一生愛國


  圖:遠東發展主席邱德根,細述他早期在內地投資的故事   (本報記者 蔡文豪攝)

  遠東發展早年是香港的大財團,一度發展非常順利,但在83、84年時情況急劇轉變,集團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直以來,沒有人知道期間發生了什麼事,然而,在與遠東發展創辦人兼主席邱德根先生聊天時,他透露了一個秘密──愛國有罪!

  「那是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前的事了,我記得當時新華社副社長祁烽把我們香港一批商界領袖召集起來,談香港回歸後的主權和治權問題。當時有一派人的意見是,香港回歸中國,主權是中國的,但仍應由英國人管治。我就不同意,我認為香港是中國人的地方,當然應該由中國人管治。結果,這番話第二天就傳到港英政府高官耳中,我被捉去『照肺』,他大罵我忘恩負義,又說什麼我今天在香港的基業都是因他們扶持。之後,我的生意急轉直下,諸事不順。所以說,那時我們遇到的困境,絕對與政治有關,與港英政府有關!」

  事實上,邱德根被港英政府「另眼相看」,除了這件事外,最重要的是他在83年就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直至回歸前他都是政協,任期至2003年才結束。當年做政協不像今天的地位尊崇,做生意的更是避之則吉,因為當年「話事」的還是港英政府,你愛中國,即是不愛英國,自然受到排擠和打壓。然而,邱德根堅持信念,為了國家,甘願以自己的事業作賭注。

  生不逢時 軍閥割據

  回看邱德根的一輩子,絕非一帆風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一生是愛國的。邱德根於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出生,惜生不逢時,當時正值軍閥割據,全國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年代。讀小學時,日本侵佔東三省,年少的他,在左臂掛上黑布,寫上「抗日救國」白色的字。他的小學生活,就是從「打倒列強,除軍閥」的歌聲中延展至「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歌聲中度過。

  因為家境貧寒,十四歲半的他僅讀了兩個月的初中,就出來打工,當電影院的小工。三十年代後期,日本全面侵華,上海抗日情緒高漲,一批批青少年不惜冒着生命危險,長途跋涉,衝過封鎖線,輾轉奔向大後方參軍。「到延安去,是中國青年的生路!」當年這句話深深打動了邱德根,於是他收拾行李,打算到延安參與抗戰。然而,因為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雖然當年他只有十六歲),為了負起家庭重責,他的一場愛國救亡的願望落空了。

  愛國救亡 被捕入獄

  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是當年只有十九歲的邱德根,本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一心想為國家、為人民做一番大事業,滿腔熱血向當地的報紙副刊投寫愛國文章,結果被捕入獄,飽受日軍憲兵隊的酷刑摧殘:「在所受刑罰中,最慘痛的是被一支長竹筒拷打背部,打到皮破血流時,他們毫無人性地一邊喝着啤酒,一邊把啤酒噴向傷口。那一刻痛徹心肺,家仇國恨湧上心頭。」

  這次的入獄雖不足十日,但在他的人生中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一九五零年,他在上海經營的戲院被人耍陰險手段吞併,於是舉家遷到香港展開新生活。或許,邱德根是天生的商業奇才,當年在上海,他可以一名不文,從售票小工做到戲院老闆;在香港,他依然可以在家徒四壁、棲身於貧民區石屋的環境下,闖出自己的天地。一九五一年,來港僅一年多,他已經營荃灣戲院,並邀來荷里活歌舞團首次來港演出,創造了影藝界的一個傳奇;一九五四年,二十九歲的他已是荃灣商會副理事長;一九五八年,他創辦了新界第一間金融機構——遠東錢莊,連當年的港督柏立基在訪問荃灣時也要特意接見他。同時,他對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大,包括發起創辦仁濟醫院、裘錦秋中學及新界總商會等。

  此後的二、三十年,邱德根的事業王國越見規模,是當年名副其實的「新界皇帝」。當然,要說邱德根,不能不提的是荔園、宋城給香港人帶來無窮歡樂。當年的荔園,創造了香港一個紀錄:「1963年,香港人口不夠300萬,但荔園的入場人次創下了300萬人次的最高紀錄!」

  影視大亨 忠孝仁義

  一九七九年,他在荔園旁邊,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成「宋城」。城中建築都是仿宋建築,商店、神廟、庭園等鱗次櫛比,城中經商者和賣藝者都是古裝打扮。現代人走進宋城,仿如回到了古代。醉心於中國文化的邱德根,當年曾有一個宏願,就是要建「唐城」、「宋城」、「明城」和「清城」,至於為何不建「元城」,原來答案是:「元朝皇帝是蒙古人,這個朝代不算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嘛。」

  邱德根同時是影視、娛樂大亨,他在發展這些事業時,總有一個目的,就是弘揚中華民族的正氣,以及把最優秀的中華文化展示在眾人眼前。當年他執掌亞洲電視時,推出一系列古裝武打片《霍元甲》、《陳真》、《霍東閣》,「忠孝仁義」向來為中國人所推崇,這三部電視劇宣揚的就是這種美德,所以一經播放後就立即轟動香港、內地、東南亞。至今在華人圈子裡,邱德根年代的亞視,至今仍是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