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壟村古井\陳天權


  圖:黃大仙文化公園內的石鼓壟村古井

  村落的盛衰與地區發展息息相關,半世紀前的九龍仍遍布傳統鄉村,但時至今日卻所餘無幾。現時在東九龍可見到的只有衙前圍村、竹園村、牛池灣村、鯉魚門村和茶果嶺村,但都已面目全非,其他村落更隨着都市化而消失,有部分僅留下名字而已。

  位於大成街與大同街交界的黃大仙文化公園不久前開幕,裡面最令我注意的是一口古井。康文署在井旁豎立介紹牌指:「古井的水源來自獅子山的清澈山水,幾百年來提供食水養活山腳下隔坑村和衙前圍的村民。」但據發現該井的吳佛全說,水井位處昔日的石鼓壟村,該村在日軍侵佔香港期間被夷平,以便興建一條連接啟德機場的大渠。戰後那裡成為農地,後來用作摩士公園的苗圃。

  吳佛全被稱為「東九龍活字典」,在該區生活了七十多年,他稱那口井有超過百年歷史,供附近一帶村民取水,一九六○年代的制水期間曾發揮很大作用。後來水井被人遺忘,直至數年前他才再次發現。該井的重現說明了今日九龍城的石鼓壟道並非原村所在,正如沙埔道與沙埔村舊址亦不在同一位置。

  經過翻新後,這口古井看來像新井一樣,令人難以聯想起它所沉積的歷史。康文署還特意把井加高,上面覆蓋膠板,四周圍以混凝土,再在外圍加設欄杆,防止遊人接近。試問這樣如何能還原歷史真貌,增加遊人對史蹟的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