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風物志》


  說到觀塘這個地方,不少人會聯想到盛極一時的工廠區,聯想到人煙密集的裕民坊。其實,觀塘區包括了觀塘、藍田、秀茂坪、牛頭角、魔鬼山、茶果嶺,以及鯉魚門一帶的地方。

  南宋時,觀塘已是由官方經營的主要鹽場,即「官富場」;觀塘的舊稱「官塘」,就是由「官富場」的名字演變而來。十九世紀時,觀塘又變身成為石礦場,為當時興建的多座政府建築物提供石材。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觀塘是香港重要的防守陣地,政府在魔鬼山設置了炮台碉堡,主要負責防衛九龍和港島東部。戰後,觀塘逐漸成為大型的工業區,加上政府在觀塘先後興建了多個公共屋邨,吸納了大批移民,從此令觀塘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多元融和的社區。

  觀塘區議會出版的《觀塘風物志》,詳細介紹了觀塘的歷史發展、古蹟掌故、風俗節慶以及多個歷史悠久的民間組織;也訪問了一批觀塘老街坊,包括區議會前主席、區議員、學校校長、潮州氏族代表、原居民等等,由他們去帶領讀者一同見證觀塘的變遷。

  書名:《觀塘風物志》(非賣品)

  作者:梁炳華博士

  出版:觀塘區議會

  日期:二〇〇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