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含羞草 客家村暗香傳送/□圖文︰李甯漢註冊中醫、李翠妍註冊中醫


  圖:充滿鄉鎮風情的沙螺洞張家村

  中秋節過後,金風送爽,秋遊確是人生一大樂事︰烈日不再煎熬、霜凍尚未降臨,在晴朗的藍天白雲下,乘着初秋的涼意,我們繼續在香港找尋被人遺忘的自然美景,以及各種植物的生趣。我們這次在粉嶺鐵路站轉乘52K小巴,於鶴藪村前路口下車,經過流水響水塘,最後到達沙螺洞。

  沙螺洞在二十多年前曾被發展商洽購興建低密度住宅及休憩會所,但計劃最終因環境保育理由而被否決。現在的沙螺洞美麗如昔,茂密的叢林中仍可找到多種中草藥,而且物種繁多,村內還有一些已荒廢的客家村屋,屬於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流水響水塘波平如鏡,水面上影照四周樹影婆娑,微風吹拂,水面泛起輕柔的漣漪,倒影霎時變得婀娜多姿。這裡離起點不遠,如果成群結隊到此一遊的話,的確是拍照的好地方。加上寧靜的環境,即使是三五知己郊遊暢聚,這裡也是一個不錯的休息區。

  秋涼了,我們一行人也適時加衣,因此對毛茸茸的植物興趣特濃︰明明知道它們一年四季也都是披着這件「毛衣」,但如今看來,竟像是欣賞着植物界舞台上展現的毛衣款式,暖意洋溢!以下就介紹幾種在沙螺洞一帶常見的被毛的中草藥。

  回程時我們到一家食店稍作歇息。走了大半天的路,雖說沒什麼疲態,然而,吃過老闆親手為我們烹調的雲耳炒雞,全身就像注入了新的能量一樣,精神抖擻地抵達大埔,完成整個旅程。

  編者按:相傳古代神農氏嘗百草,因而得藥,成為中藥本草之鼻祖。草藥千百年來成為中國民間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被用作治病和養生。今亦有現代神農氏樂於攀山覓藥,在本地一群中醫藥專家的努力推動下,嶺南草藥文化在香港發展蓬勃,行山認藥更成為港人假日的熱門健康節目──《走進芳草地》專欄應運而生,歡迎草藥專家、學者、愛好者一起參與,共建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