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農談《威尼斯商人》
圖:《威尼斯商人》演員造型照,左起:韋羅莎及王曉怡(飾演波西亞)、盧俊豪(飾演安東尼奧)、盧智燊(飾演夏洛克)、黃龍斌(飾演巴薩尼奧)
【本報訊】記者俞凱穎報道:中英劇團重演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定於本月三十日起於葵青劇院公演。身兼劇團藝術總監及該劇導演的古天農表示,該劇多個場景及細節反映了宗教衝突,主角猶太商人夏洛克(Shylock)的命運尤值得觀眾反思,究竟不同宗教信仰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呢?古天農認為莎劇具跨時代意義,此劇的主題是慈悲看世界。
在莎劇中,《威尼斯商人》割肉還債的故事甚具爭議性,它也是最早在中國演出的莎士比亞作品之一(一九一三年),國內外劇團皆以不同方法演繹這齣名劇。今次中英劇團又會如何詮釋該劇的角色?古天農表示,他們決定重演此劇,原因在於《威尼斯商人》不單是文學經典,當中傳達的思想更是跨時代的,適用於今日社會。「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後,有牧師企圖燒古蘭經泄憤(幸好被制止),可見今時今日宗教衝突仍然存在,就如劇中割一磅肉還債的情節一樣。要說明此劇內容,簡而言之,不妨將傲慢與偏見,改為信念與偏見。法庭一幕一句台詞向人呼喚『慈悲點吧』,惟有mercy可以化解。」
割肉還債具爭議
古天農又談及《威尼斯商人》的創作背景,在莎士比亞之前,英國劇作家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已經寫過《馬耳他的猶太人》(The Jew of Malta),是醜化猶太人的典型劇作。猶太人有自己的宗教猶太教,他們擅長做生意,借錢收利息在現時很普遍,但在當時是違反基督教教義的,就算自由城巿威尼斯也不歡迎猶太人,要求他們在身上畫記號,甚至設猶太區限制他們出入,猶太人經常被鄙視侮辱,但他們一直忍氣吞聲。「約十年前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曾隔周輪流上演《馬耳他的猶太人》及《威尼斯商人》,前者詆毀猶太人後者卻有人性,令觀眾對仇恨與歧視進行反思。」
研究《威尼斯商人》原著劇本時,古天農發現有不少細節,反映出莎士比亞以慈悲的眼光,觀看當時猶太人遭不平等對待的情況。例如劇中女主角波西亞(Portia)父親設置金銀鉛三個寶箱,選中正確寶箱的人便能成其夫婿。古天農認為,莎翁安排摩洛哥親王、阿拉貢親王及巴薩尼奧(Bassanio)三位求婚者,無論在服飾及情節表達上,都暗寓不同宗教應並存於世。
反思仇恨與歧視
在塑造角色及寫作台詞方面,古天農認為,莎翁寫夏洛克要求「割肉還債」有跡可尋。「夏洛克女兒潔西卡(Jessica)揮霍,後來跟基督徒私奔,背叛猶太教。劇中亦寫到他(夏洛克)曾被人吐口水。後來他借錢給仇家安東尼奧(Antonio),表明不收利息,說我想跟你做朋友……前部分安排好伏筆,而結尾法庭判猶太人敗訴,被處罰改信基督教,這對猶太人是悲劇,對基督徒是喜劇,我則認為是悲喜劇。」
適合小朋友觀看
莎士比亞擅以喜劇手法引人發笑,古天農說:「劇中夏洛克的朋友告訴他『你女兒花掉八十個金幣。』令夏洛克哭喪着臉;朋友隨即又說『威尼斯商人的船沉了,貨物全落入大海。』夏洛克破涕為笑……『你女兒買了隻猴子,用了一隻戒指』他又哭了(即時令記者哈哈大笑)……此劇很適合小朋友及年輕人觀看,我兒子也在排演莎劇呢。」
製作方面,古天農說舞台布景會以達文西的手稿設計為藍本,用人手繪畫,因達文西及莎士比亞都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才,二人的創作意念都有獨到見解,超越時代。此次演出演員陣容包括盧俊豪、王曉怡、韋羅莎及黃龍斌。此劇原長達三個多小時,此次演出刪掉了四十分鐘戲份,而對白則會做到通俗易懂。
另外,古天農透露,中英劇團早前獲文化部邀請,於下月十二至十四日於北京「東方先鋒劇場第四屆國際戲劇季──華彩亞細亞」重演《相約星期二》,該劇談論人生哲思,由King Sir鍾景輝主演。
《威尼斯商人》演出日期為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三十日,門票於城市電腦票房發售,詳情可瀏覽劇團網頁www.chungy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