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談造句\樂朋

  遣字造句作為語文的基礎訓練,對小學生而言是少不得的。譬如,用「如果……就……」分別造兩個句子,我以為並不算難。但在聽了南京電視台《法治現場》主持人方方轉述的某小學生的作業之後,我卻吃驚不小。句一:「如果我有一顆炸彈,就把學校給炸了。」句二:「如果我有一把刀,就把媽媽殺掉。」

  這是咱中國孩子的造句嗎?我怎麼聽着都像是在拉登「基地」組織,或塔利班訓練營裡才會有的習作!他們用反人類的恐怖主義給孩子「洗腦」,誘導其以濫殺無辜的自殺式襲擊,去完成所謂「聖戰」壯舉。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中國小學生,怎會跟「肉彈」一般思維、說話呢?我真有些犯暈、糊塗了。

  從語法上看小學生的兩個造句,挑不出多大毛病,句子通順,語意暢達;可對這造句作業,語文老師敢打鈎、批為正確嗎?怕是沒有這個膽,多半要提出批評,責怪孩子思想有問題,令其訂正。素質教育叫喊了多年,新課程改革也搞了不短時間。學生的一個造句,「把學校給炸了」,一語驚人,在不經意間道出了「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蒼白。至少,這個班的語文教學是失敗的。網上傳有「教師的幾種死法」,其中的「教育改革累死你」、「笨蛋學生氣死你」,似乎在這裡得到某種印證。我想,兩個造句,無異於是對「累死你」的教改的抗議,布置作業的語文教師看了這樣的造句,也真要氣個半死。

  問題不光是學校教育,它還涉及到家庭教育。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中國的家長特別甘為「孺子牛」,為孩子不惜當牛做馬,付出一切,似乎是全世界最愛孩子的父母;可是,他們大多數似得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焦慮症,把考分、升學當作功利目標,將孩子視為學習的機器,揠苗助長,陷孩子於沉重無比的課業負擔的苦海。這讓孩子覺得,教育如同受罪,毫無樂趣,媽媽的懷抱缺乏溫暖,只有冷酷的訓練。這樣說來,中國的家長往往又是世上最折磨孩子的父母。事與願違,物極必反。一句「就把媽媽殺掉」,抒發了孩子多大的憤懣!說這位媽媽的家庭教育完全失敗了,該沒有疑義吧?

  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在今年的兩會上說,「我們在推進所謂的辦學過程中,是不是自覺不自覺地變為了一種『反教育』的行為?辦學力度越大,學生們越功利;越加大力度培養,越沒有創新人才。要知道,功利是科學研究的天敵。」他說的是大學教育。其實,基礎教育亦如此。功利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天敵」,同時也是孩子成長的「天敵」。從家長到老師,從家庭到學校,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一條死胡同。在這條死胡同裡亂折騰,改這改那,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累了教師、苦了學生。一如魯迅批評「難行的改革者」時所說,「它雖無改革之實,卻有改革之名」,一面「竭力維持着現狀,一面大談其改革,算是在做他那完全的改革的事業。」但「結果總並無成就:就是不行。」(《且介亭雜文二集·論新文字》)

  話扯遠了,回到語文上來。那個孩子造句的問題,不在語言文字的技巧上,而在其道德、價值觀念和人生意義的判斷上,顛倒了是非黑白,失去了人性、人道的準繩。我們的語文教育有太多的虛假、造作,教材、教師着力灌輸的道德、價值觀念,陳舊落伍,與現代社會和全球化時代所需要的先進理念、普世價值,相去甚遠。設想一下,如果家長和老師在教學、教育中,能夠循循善誘,以人類情懷和現代道德、價值觀念陶冶孩子,培養公民精神和健全人格,富有同情心,懂得珍愛每個生命,他們豈會造出戾氣十足的語句來呢?包括語文在內的一切教育,都得以生命教育為邏輯的起點,教養的基石。門外談造句,不是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