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戰爭一月 卡扎菲成贏家

  從聯合國通過一九七三號決議、多國軍隊開始空襲至今,整整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出人意料的是,普遍感覺時日不多的卡扎菲竟然成了贏家。

  一個月前,以法英為首的多國部隊利用聯合國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對利比亞展開「奧德賽黎明」軍事行動。當時似乎沒有人懷疑,這場行動最大贏家的是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在利比亞局勢出現動盪後,法國於二月迫不及待地第一個承認利反對派組織│利比亞全國委員會,接着又聯合英國,成功使禁飛區決議在聯合國過關,在空襲行動中,法國更是當仁不讓,充當了軍事行動的「急先鋒」。利比亞戰爭令薩爾科齊在國內人氣大升,如果卡扎菲或被迫下台或被肉體清除,薩爾科齊無疑是頭號功臣,其明年連任之路或許就此鋪定。

  但事態卻遠未按照西方聯軍設想的軌跡發展,戰火持續了一個月,速戰速決變成了持久拉鋸,利比亞戰爭陷入僵局。利比亞沒有出現西方振臂一揮,應者雲集的盛況,卡扎菲不僅沒有下台,地位看上去反而比過去更穩了。

  從軍事上看,卡扎菲雖然並沒有佔到太大便宜,未能完全掌握戰場主動權,但至少粉碎了迫於威懾不戰自降,或西方聯軍大舉進攻,政府不堪一擊,迅速瓦解的預言,這對鼓舞政府軍士氣,增強自信心意義重大。從政治上看,卡扎菲成功爭取到許多民眾的支持,形成一大批誓死效忠的支持者。從外交上看,卡扎菲軟硬兼施,大打外交牌,使本不牢固的盟國內部分歧更大,非盟、阿盟與西方北約陣營矛盾加劇,成功爭取到一些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支持和同情,被動局面有所改觀。就是在輿論戰中,卡扎菲也不在下風,從戰爭開始,卡扎菲政府就積極邀請各路記者赴戰場實地採訪,打破了西方的輿論封鎖,大量平民遭受攻擊的場面見諸報端。

  反觀北約盟軍,戰事已持續了一個月,各國在戰爭目標設定上仍然未能達成一致。法英不堪重負,全然沒了一個月前的銳氣,德、意等國拆台不補台,絕不提直接參與軍事行動,美國寧願坐山觀虎鬥,誓死不「出頭」。倫敦會議、多哈會議等等都是在爭吵中落幕,始終未能就解決利比亞危機提出一個具體的路線圖。而在是否出動地面部隊上,各國普遍持謹慎態度,一則此舉涉嫌違反聯合國決議,二則可能會引起阿拉伯國家的反感,三則可能給聯軍帶來更大傷亡。要武裝反政府武裝,又擔心在利比亞扶植起第二個塔利班,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西方盟國表面上趾高氣揚,實際上比誰都難,失去的不僅是顏面,更主要的是弄不清未來行動的方向。

  反政府武裝也是失敗者。一個月的戰爭徹底暴露了反對派的實力,這群為「倒卡」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雖有聯軍空中支援,但始終未能成氣候,今後恐怕也難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