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學者獲深圳經費資助

圖:鄺福兒去年憑「可調性」催化劑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香港回歸十七年,與內地科研交流日益頻密,港校設於深圳的產學研基地更成為本港學者的研究新空間。香港理工大學催化劑研究專家、2013-14年度裘槎「優秀科研者獎」得主鄺福兒的研究成果跨出香港,成功申請到深圳市政府五十萬人民幣經費,其所開展的「可調納米石墨烯的高效製備方法」研究,有助於研製透明可觸控熒幕和太陽能電池。 大公記者 毛依文(文) 蔡文豪(圖)
鄺福兒為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他去年憑藉「可調性」催化劑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該發明簡化了催化劑開發過程,使其只需微調即可應用於不同領域。以一棵樹為喻,他和團隊開發的催化劑好似樹幹,通過微調可分出不同枝椏,應對不同範疇的化學反應,包括藥物合成、新材料開發,真正做到「調和眾口」。
用自己的催化劑輔助研究
大公報記者近日跟進部分裘槎獎得主研究動向,鄺福兒接受專訪時透露,他在理大深圳研究院的新研究即將開啟。與以往不同,此次他將使用自己的催化劑輔助研究。「去年成功申請到深圳市政府五十萬人民幣研究經費,用以支持這一『可調納米石墨烯的高效製備方法』研究,過去是我製作出催化劑給別人拿去用,這次是用自己的催化劑試試能不能做出新物質」。
鄺福兒介紹,石墨烯像一張網,僅有一個原子厚度,與鑽石、鉛一樣,是碳的另一種形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頒發給發現石墨烯的科學家」。由於極薄、導電性好、透明等特性,石墨烯在電子器件、航天軍工、新材料等領域皆有應用,比如用以製作可彎曲LED板。
在可調性催化劑開發中,鄺福兒主要圍繞六邊形結構化學物質展開研究,而石墨烯每個網格恰好都是完美的六邊形。與他一貫研究重點相似,希望基於已有基礎,找到合成官能化新型石墨烯片的方法,即通過改變石墨烯結構,使其具備新特性,「比如試試挖掉中間一個蜂巢,或在旁邊增加其他官能團」。
鄺福兒表示,目前已成功將官能團「黏」在石墨烯網上,「發了第一篇論文」。他將嘗試把具不同特性的官能團與石墨烯結合,但合成後的新型石墨烯片可用於哪些方面並非自己的專長,「我們想一些可行方法,讓別人能夠使用,希望對未來科學發展有一些貢獻」。
申請過程競爭激烈
關於這筆五十萬人民幣研究經費的獲得,鄺福兒表示申請過程競爭激烈,「要跟全深圳市研究單位競爭,理大深圳研究院大概有十幾個項目申請,只有兩個成功。」他表示,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而得到的獎金和替代人力,使他能夠在一年專注於研究,期間毋須負責教學和行政事務,讓他有更多時間準備此次申請,而過往研究基礎使深圳對他的新項目有信心,「我覺得很幸運」。
除全新應用層面科研探索外,鄺福兒在「老本行」──催化劑研究上亦沒有放鬆。他表示,自己即將展開「全新體系催化劑」研發工作,過去所做催化劑研究以蜂巢結構化學物質為主,但礙於該結構化學物質固有特性,這一體系的催化劑始終有無法突破的局限,因此希望開發另一體系可調催化劑,以求在更廣範圍內提高化學合成效率。「去年六月已成功申請香港政府九十九萬港元研究經費,將用於此項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