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健舞台劇宣揚共融


  圖:陳衍泓(右)與鄧肇中,將參與《有能者.聘之約章》的《能者舞台仲夏日》活動  本報記者彩雯攝

  【大公報訊】彩雯報道:對視障人士來說,台階、牆壁等「硬件」上的障礙容易跨越,但人際交往的種種尷尬和歧視等「軟件」障礙,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就像「黑暗劇場」創辦人陳衍泓說的:「對殘障人士的認識,一來就是控訴社會的哀怨形象,一來就是被神化的超能,反而將我們與普通人的距離拉大,我們更需要溝通、了解和尊重。」

  2002年因為慢性青光眼及白內障,加上類固醇藥物使用不當,陳衍泓(Comma)漸漸失去視力,後來失業,拍拖7年的女友也捨他而去。失業失戀雙重打擊下,Comma也曾想一死了之,回首當日人生低谷,性格樂觀的他自我解嘲:「我家住得離急症室太近了,(如果)死得不徹底,斷手斷腳又盲,不是更麻煩?」

  由開始失明至今已逾十年,Comma仍在適應:「那些正常人看得見的障礙容易克服,但那些正常人看不見的偏見和不能理解,才最困難。」近日Comma獲邀參演《能者舞台仲夏日》的舞台劇,全劇幾十個演員都由殘障人士擔當,在籌備的兩、三個月,負責節目的香港電台綜合節目組高級監製林潔賢開始了解到,殘障人士只需「軟件」上給空間,「有一日陪Comma行至港鐵站,不停提醒他前面要落五級,後邊還剩幾多級台階,Comma卻尷尬的說,自己靠盲柺可以安全行落樓梯,不需要這麼緊張。」

  Comma說,感受到社會希望殘障人士融入社會,但大多數人總關注殘障部分,造成殘障人要麼哀怨、要麼超能,仍是被邊緣的一群。「譬如去診所,護士會再三叫我不要隨便動,原因是我視障,怕我跌親。」他指很多人對殘障人士的工作,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例如啞的應去圖書館整理書本,聾的大可去嘈吵地方工作,卻忽略了他們本身的才能。Comma現時是共融劇團「小島傳奇」主席,演出逾百場互動故事,去年成立「黑暗劇場」,利用黑暗創造獨特的劇場體驗。

  經歷拍成勵志短片

  自幼因黃疸病影響聽力的鄧肇中,小時候被父母禁學手語,在普通學校讀書,但他多數時候要「估」老師口型來「聽課」。中五時,他偷學手語,發現手語不影響口語發音或學習,還能與他人清晰溝通。他現於中文大學研究手語課程,另擔任手語課程教師,並為父母的沖曬店工作,自力更生。《能者舞台仲夏日》的製作團隊,把鄧肇中的經歷拍成勵志短片,並於活動上播放。

  《能者舞台仲夏日》綜藝表演暨《有能者.聘之約章》及共融機構嘉許禮,由香港電台、勞工及福利局康復諮詢委員會聯合製作,本月6日在九龍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嘉許有傑出表現的僱主,並透過音樂舞台劇及個案短片,宣揚傷健共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