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香港潮語片發展──《香港潮語電影尋跡》

  東南亞市場是戰後香港命脈所在,海外不同籍貫華僑的需要造就香港成為攝製國語片、粵語片以至廈語片及潮語片的「織夢工場」。香港電影資料館繼2012年出版《香港廈語電影訪蹤》後,去年再次結集多位學者、專家文章,分別從歷史及政經角度,探討潮語片在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和興起的原因,亦從電影角度論述潮語片的藝術風格及它們與傳統戲曲的關係。

  香港首部潮語片是1955年的《王金龍》,而《蘇六娘》(1960)更是當年港、澳、星、馬街知巷聞,影片由連奪幾個全國戲曲獎的同名舞台劇改編成電影,並引發潮語片熱潮。潮語片多為戲曲片,到60年代中開始式微,留下160多部。

  《香港潮語電影尋跡》全書276頁,2013年9月出版。專書收錄了著名演員陳楚蕙、張應炎、陳文昌、陳麗麗及導演羅熾等潮語片影人的口述歷史訪問,將此頁鮮為人知的香港影史重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