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推動盟校互通課程大綱


  圖:李子建(右)表示,擬建網上平台以便聯盟院校互通學習。(左為許聲浪)/本報記者 呂少群攝

  【大公報訊】記者呂少群報道:為推動跨地域學習和教育研究,名列亞洲第三的香港教育學院最近與十多間海內外名校合組「推動教育改變與社會發展國際聯盟」。教院將推動成員學校互相公開課程大綱為學生跨校際修課鋪路,未來更計劃邀請聯盟院校教授參與指導研究生。

  教院上月與北京師範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十一所世界知名大學組成「推動教育改變與社會發展國際聯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Educational Change and Social Development)。圍繞聯盟的宗旨和方向,教院副校長李子建與大中華事務處處長許聲浪近日接受專訪,李子建表示,聯盟將每年舉辦周年大會、國際會議,成員將探討協作研究和合辦課程以至知識轉移等可能性。

  派學生外地義工義教

  教院除了擔當教育聯盟的永久秘書處,更希望借助這個平台為學生搭建走向世界、接觸各地教育的通道。李子建稱,教院學生除了到外地進行語文學科的沉浸學習,今後還可透過聯盟到外地進行服務學習,包括義工、義教和實習,帶學分和不帶學分均可。教院現有合作夥伴超過一百五十間,屬一對一模式,現正與聯盟成員院校磋商合作細節,一俟落實,不排除若干學科可相互豁免學分,修讀時間可長可短,合作院校則擴至多校互動。

  許聲浪補充,教院已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透過特選學習交換計劃,互派學生到對方院校交流,時間長達一學期。「我們有二十名學生剛到過北師大,修讀長達十五學分的課程,包括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傳統、教育研究理論,以及在當地實習和考察學校。大家反應相當好。八月底,二十名北師大學生將回訪教院,修學到十二月。下一個合作對象是華東師範大學。」

  換言之,將特選學習交換計劃升級,或會是教院與聯盟院合作的形式之一。為此,教院將鼓勵成員院校合建網上平台,交換課程大綱,為進一步跨校互動鋪路。

  交流不限遠近津貼一萬

  問及學生日後可否在一學年內於幾間成員院校穿梭學習?許聲浪表示須與有關院校充分協調和銜接,這是聯盟成員正磋商的方向之一。他補充,為鼓勵學生出外交流,教院向每名學士學生提供一萬元津貼,遠近長短均可。

  另一方面,該教育聯盟也將目光瞄向研究生,除早前的研究生學術會議探討東亞漢學教學,長遠又計劃發揮聯盟網絡優勢,讓博士生可師從名家做研究。記者問,能跟教改理論大師Michael Fullan嗎?李子建答不排除,恰好Fullan正是聯盟院校多倫多大學的教授,雖然現在整天都忙於教育演講。

  參與教育聯盟的院校還有澳洲悉尼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韓國東國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英國約克大學和美國范德堡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