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魚菜共生」推至中小學


  圖:後排左起:蘇詠梅副院長、蔡國豪、李揚津與學生,推介「魚菜共生」生態系統  本報記者黃穎雅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穎雅報道:香港教育學院十多位師生,今年四月在校園設立「教院有機農莊」,採用「魚菜共生」生態系統,一邊養魚,一面進行有機水耕,已種出西洋菜、通菜和馬蹄。教院更計劃到中小學指導栽種技術,收成後舉辦有機農莊嘉年華或農墟。

  教院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蔡國豪說,「魚菜共生」生態系統自古有之,古人在種植大米時飼養鯉魚,教院則將「魚菜共生」現代化,水池中種菜又養鯉魚,不施加任何農藥。參加有機農莊的十多位同學,平日會收集廚餘並放進廚餘機,堆肥一個月作魚類飼料,池中魚類排泄物可轉化成硝酸鹽,為植物提供有營飼料,達致互利共生。「池中種有西洋菜、通菜、莧菜和馬蹄,種莧菜不大成功,有的西洋菜被鯉魚吃掉,蓮藕長出嫩芽亦被鯉魚吃掉,未能長出蓮子,有點始料不及。連田雞也跳入魚池」。

  教資會撥款建有機農場

  蔡國豪說,教院計劃邀請二、三十間中小學參加活動,派員到校組建系統,教導栽種技術,栽種收成後再辦一次嘉年華或農墟,讓各校一同展示栽種成果,進一步推廣「魚菜共生」系統概念。

  蔡國豪透露,教資會撥款逾千萬元予教院,於教院賽馬會學生宿舍對出草地,興建的生態園內建立一個以「教院有機農莊」模式運作的有機農場,農場將設有兩間組合屋、梯田、觀賞池和蝴蝶園等設施,預計今年五、六月開始動工,年底至明年初便可完工。

  負責計劃的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揚津則表示,該有機農莊會因應季節而採用輪流耕種法,夏天害蟲多,就會改種瓜類,冬天才多種蔬菜,打斷蟲害周期。20多名學生每周會到農莊體驗農務,噴蒜頭水和辣椒水代替殺蟲劑,為植物淋水、除蟲、除雜草和施肥。待蔬菜香草成熟後會收割,送到位於中央廣場的有機農墟出售,與同學分享有機成果。他不忘分享農莊趣事:「一次10號風球,瓜棚上八成瓜死了,剩下兩成存活,大樓上假天花隨風掉下,瓜棚幸保不失,完好無缺。」

  可持續發展教育二年級黃菀參,是其中一位教院農夫。居於沙田村屋的她笑言,父母喜歡植物,於是在花園種了蘆薈、艾草、辣椒、紫蘇葉、薄荷、到手香等各式香草植物,「早前將『到手香』帶回農莊,與同學分享心得,路過的同學摸一下香草,並多關注環境、糧食和污染議題」。

  採訪當日,「有機農夫」即場收割農作物並於中央廣場舉行首次「教院有機農墟」,出售青瓜、生菜、通菜、薄荷等蔬菜食材。黃菀參說,所有蔬菜都是有機食材,售價會參考市場價格,以一條青瓜為例,一條400克重青瓜售價40元,有機農墟只售25元,十分抵買。扣除農墟所有收益後,教院會將款項捐到香港聖公會福利機構(食物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