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清真寺/陳來元
圖:作者夫婦在撒赫拉(金頂)清真寺前 作者供圖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世界三大宗教的發祥地,素有宗教聖城之稱。筆者在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工作期間,曾參觀過不少宗教聖跡,其中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東部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和薩赫拉清真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教三大聖寺之一,其地位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境內的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阿克薩」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極遠」的意思,因此阿克薩清真寺又稱「遠寺」。伊斯蘭初期,該寺曾一度被定為穆斯林禮拜的朝向。
阿克薩清真寺主體建築高八十八米,寬三十五米,高大偉岸。其牆壁用方塊條狀石料砌造,厚實堅固。它原是一座平頂寺殿,於十一世紀初改建。為方便信徒面南禮拜,在原有東西門的基礎上增建了北門。更重要的是,為體現伊斯蘭風格,增建了大圓頂,使這座清真寺顯得更加雄偉莊嚴。改建後的禮拜大殿可容納五千人。節日舉行宗教活動時,寺前的大院可供萬人做禮拜。在聖寺大院內,還有若干輔助性的伊斯蘭建築,主要有先知登宵圓頂亭、建造圓頂亭的馬爾旺哈里發殿廊以及為節假日禮拜人員提供地下通道的拱頂長廊。
相傳阿克薩清真寺最初由阿拉伯的大先知易卜拉欣建造,後由先知蘇萊曼續建完成。公元六三八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予以重建。公元七○五─七○九年,倭馬亞王朝哈里發阿卜杜勒·馬爾旺父子再次進行大規模修建。公元七八○年,該寺毀於地震,又經阿巴斯王朝第十八任哈里發戛希爾等人多次修葺,恢復了原貌。現在保存的大部分建築多為戛希爾時代留下來的。再後來,東征的歐洲十字軍佔領了耶路撒冷,聖寺又遭到了肆意糟蹋。一一八七年,埃及阿尤布王朝的蘇丹薩拉丁率阿拉伯聯軍收復了耶路撒冷,聖寺又重新回到穆斯林手中。薩拉丁蘇丹於是下令全面重修聖寺,裝飾極為華麗。據稱,此聖寺是當年宰凱里亞先知禮拜、參悟、贊主的地方。
阿克薩清真寺有着多種功能。它不但是宗教活動中心,還是宗教教育中心、文化中心、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和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
阿克薩清真寺充分反映了阿拉伯古代建築藝術的高超和優美,被認為是中世紀世界上最華麗的建築物之一。西方歷史學家稱該寺是「地球上最豪華最優美的建築物和歷史文化遺產」。
薩赫拉清真寺於公元六九一年─六九四年期間由倭馬亞王朝阿卜杜勒·馬爾旺哈里發主持建造。這座呈八邊形的圓頂清真寺早期樣板是建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奧馬亞清真寺,具有早期伊斯蘭風格,不但是耶路撒冷最美麗的建築物之一,也是最早的伊斯蘭紀念性建築物之一。薩赫拉清真寺又稱岩石圓頂清真寺,得名於阿拉伯文「岩石」的音譯和其頂部形狀。後因約旦出資將其圓頂用純金箔覆蓋,故有人又稱它為金頂清真寺。
薩赫拉清真寺造型優美,雄偉壯觀。牆壁用的材料為大理石,牆上有用馬賽克彩磁貼成的阿拉伯圖案裝飾和古蘭經文字。寺內有一塊長十七點七米、寬十三點五米、最高處高出地面約一點五米的巨大藍色岩石,穆斯林認為先知穆罕默德就是踩着這塊巨石登上七重天的。石頭上有類似腳印的痕跡,傳說這就是穆罕默德當年踩石登宵時留下來的。穆罕默德登宵後帶回真主安拉的指示,將耶路撒冷定為穆斯林朝拜的方向。直到公元六二三年,穆斯林的朝拜方向才由耶路撒冷改為沙特阿拉伯的麥加。這方登宵巨石是薩赫拉清真寺的鎮寺之寶,穆斯林視其為聖石,認為它與麥加禁寺天房中的玄石同樣神聖。
阿克薩清真寺和薩赫拉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聖地,人們在此參觀應注意衣着,以示敬重。進入寺內參觀時,女士要戴頭巾,衣裙要過膝,不能穿露肩、露背裝;男士要脫帽,不穿短褲。參觀者進入寺內時要脫鞋。此外,在此地參觀,任何時候都不要給軍人、警員及軍用、警用設施拍照。穆斯林對猶太人進入阿克薩清真寺等伊斯蘭聖地十分敏感。二○○○年九月二十八日,以色列右翼集團領導人沙龍不顧巴勒斯坦及阿拉伯世界的反對,強行「參觀」阿克薩清真寺等伊斯蘭聖地,踐踏了穆斯林的尊嚴,由此引發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大規模流血衝突,致使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中東和平進程受到嚴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