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就是鍾書\□黃維樑


  圖:錢鍾書與楊絳,黃維樑攝於1984年

  □清清靜靜,清清淨淨,甚至不留骨灰,情形和18年前錢鍾書走時完全一樣。他們只留下豐厚繁富的書;夫子妻子,心理攸同。錢鍾書一生鍾愛書,楊絳一生鍾愛書,而且鍾愛鍾書。楊絳就是鍾書。

  105歲的楊絳女士在凡間留下她的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集《幹校六記》、《我們仨》,翻譯作品《堂吉訶德》等等,到天上去了。她說是「回家」,和女兒與丈夫團聚。丈夫錢鍾書等了十八年,等到了,一定喜極而泣,歡迎他所稱的「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母語漢語之外,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著譯豐厚,廣受好評;102歲時出版的八卷《楊絳文集》,凡250萬言。褒語「最才的女」或許有點誇張,「最賢的妻」或許感情用事,但出於學識淵博、人品端正的錢鍾書的金口(錢鍾二字都從金),其含金量自然極高。我是錢鍾書、楊絳作品的讀者,和二位又有兩面之緣,這裏試說這位「最賢的妻」與其丈夫的一些事情。

  靜靜地聽我們講話

  楊絳是個溫文柔順的妻子,這是1984年我在錢家所得的印象。

  那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到北京,心血來潮想到要拜訪錢鍾書先生,竟然如願。8月14日上午,我尋尋覓覓,汗流浹背,抵達三里河南沙溝六棟二門六室的錢氏寓所。不敢大聲叩門,我輕輕小叩,門開處,赫然出現的就是錢先生。我自報姓名,他聽後即問:「你是否從香港來的?」我說是,補充道:「唐突造訪,十分抱歉。只希望向錢先生和夫人問安,拍幾張照片,作為紀念,就告辭,不敢多打擾。」對我這個不請自來的訪客,錢先生面露笑容,親切地請我進入住所,坐下,和我交談起來。

  1980年代初,劉紹銘教授和我合編《中國現代中短篇小說選》,擬收入錢鍾書的《靈感》和《紀念》。我寫信給錢先生,請他允許;很快就收到他的同意書,此後還與他通起信來。即使已有書信往來,經常謝客的錢先生,惠然接待我這後生晚輩,還是使我受寵而驚的。拜訪錢氏之前數年,他的巨?《管錐編》已經出版,《圍城》也已重印,大學者、大小說家之名,傳遍海內外;而他待我如平輩,侃侃而談宋淇、夏志清、余光中、梁錫華等學者作家,以及中外文壇近事,以及他的小說、他們夫婦的生活。錢老的光陰極為寶貴,我生怕佔用太多貴逾玉璧的時間,三番兩次說要告辭;天沒有下雨颳風,而錢老仍然留客,一談竟達個多小時。

  錢宅的書房兼客廳不大,布置簡單,書不多。錢先生穿?絲質短袖襯衣,架黑色粗邊眼鏡,高額頭,雙目炯炯而溫煦,頭髮白了一半,面色光潤。雖然已經74歲了,卻好像還不到60。他咳唾珠玉,語調適中,談鋒甚健,向他請益、和他晤談真是一大樂事。而錢夫人呢,她端坐在錢夫子傍邊,神情嫻怡,時露笑容,靜靜地聽我們兩人講話,偶然加插一言片語。楊女士個子不高,皮膚白皙,穿?淺色短袖襯衫。她為我們倒茶,還在我要求下,為錢老與我拍照。這次拜訪錢老是即興而為,事先沒有做功課,事後才知道楊絳翻譯的傑作《堂吉訶德》已經出版了幾年。文學大師錢夫子固然顯得親切平易,錢夫人也絲毫沒有翻譯大家的「風範」,而像是普通百姓裏一個夫唱婦隨的柔順妻子。

  包裹金和玉的一方絲巾

  三里河南沙溝的錢寓,我當日所見,其客廳兼書房清爽簡樸,面積大概是20平方米。錢氏夫婦1977年遷入,這大概是他們數十年在北京居最好的房子了。錢鍾書生於1910年,楊絳生於1911年,女兒錢瑗生於1937年;一家的生活有時舒適安逸,有時遷徙流離過?苦日子。歪曲悖謬的「文革」時期,一家人都受折騰、受委屈:「牛鬼蛇神」錢鍾書被剃十字頭;同名號的楊絳被剃陰陽頭,還被罰清潔廁所,所翻譯的《堂吉訶德》巨疊稿件被抄掉(後來力爭力救才取回);女婿被誣告憤而自殺。一家人一生中病痛也多:楊絳切除過腺瘤,又有目疾,得過冠心病;錢鍾書的哮喘病經常發作,又切除過一個腎臟、三個膀胱腫瘤;有一年冬天,夫婦二人煤氣中毒,幸無恙;錢瑗於1997年、錢鍾書於1998年先後因為癌症去世。1970年代初期錢氏住所由於其他人遷入,更引發頗為嚴重的衝突。生活的磨難如此,而三口之家依然相親相愛地過日子。1977年遷入新居之後,漸漸地年紀老邁、身體病弱不說,錢氏夫婦過的應是最安適的日子了。

  讀楊絳寫的散文,我們看到這位嬌小的女性,一生勤奮從事文學的創作、翻譯和研究。她與錢鍾書一樣地愛書、寫書,而且家務雜務樣樣做得俐落。「文革」期間,錢楊先後下放到幹校,丈夫的行裝,都由楊絳打點。丈夫生病,楊絳悉心照顧。1994至1998年丈夫長期住院,楊絳日日陪伴。五四以來的文學名家,如魯迅、胡適、徐志摩、郁達夫等等,婚姻少有從一而終的。沒有與元配離婚的胡適,亦有諸多緋聞。推崇錢鍾書至力的夏志清,本人頗為「花心」,夏太太在夏氏辭世後且為文大爆「內幕」。論者稱譽錢楊的結合,為理想婚姻的典範;錢之於楊,錢鍾書同意這個說法:「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和她在一起這麼多年,從未後悔過娶她做妻子;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文革」時期有一段歲月,年逾60的夫婦二人在同一幹校,分屬兩個單位,錢鍾書負責派送信件,楊絳負責種菜,二人盡量找機會相聚。楊絳?名的《幹校六記》有這樣的描述:「這樣,我們老夫婦就經常可在菜園相會,遠勝於舊小說戲劇裏後花園私相約會的情人了。」

  情人也好,夫妻也好,通常難免會有吵架。錢鍾書《圍城》的最後一章,寫的是男女主角大大小小的六次吵架。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原?,把最後一章末尾的大吵架全部翻譯出來,佔了10頁的篇幅,並加以評論。這在中外各種文學史?述中,論引述原文篇幅之巨大,應該是個記錄。錢楊的婚姻生涯裏,從新婚到紙婚到銀婚到珍珠婚到金婚到「後金婚」(從二人結婚到錢氏去世前後共63年),有沒有吵過架,我們自然不得而知;就我所看過的種種文本而言,錢楊二人真正稱得上一見鍾情,然後「執子之手,與子皆老」,而且是琴瑟和諧、鸞鳳和鳴。錢鍾書的頭二字都從金,絳字從絲;看來楊絳像一方絲巾,柔柔地包裹保護?金貴的錢鍾書。女兒錢瑗的瑗字從玉,母親之於女兒,則是楊絳這柔柔絲巾包裹保護?如玉的錢瑗。一家三口的天倫和樂,楊絳寫的《我們仨》有讓人悅讀的描述。

  堅韌堅貞如黃楊木

  魔術師一聲變,一方絲巾馬上成為一塊木板。楊絳絲巾一樣的絳,不必念口訣,就可變為質地堅韌的黃楊木:她堅強地過日子,堅強地維護自己、維護女兒、維護丈夫。「文革」期間,夫妻二人都變成「牛鬼蛇神」,楊絳且被剃陰陽頭,她頂?屈辱渡過難關;她為自己為丈夫辯誣;幹校之後回到北京老家,鄰居女子羞辱女兒,打她耳光;嬌小的楊絳不甘女兒受辱而還手,結果打起架來;錢鍾書為了護妻,也加入打鬥。此事楊絳有文章為記,但自稱「不光彩」,「不願回味」。

  錢護妻,楊更時時以護夫為己任。這位丈夫的守護天使(所謂guarding angel),任務之一是保護夫子的寶貴時間不被蠶食。1980年代開始,錢鍾書的聲名愈來愈顯?,文學大師以至文化崑崙之稱,響遍海內外;誠心求見或攀龍附鳳的人極眾,邀請他講學或演講的學術文化機構甚多。夫妻二人同心,或在書信中,或在電話裏,盡量擋拒。非不得已,錢老連求見的外國漢學家都婉拒。他曾半開玩笑地寫道:「你覺得雞蛋好吃就是了,何必一定要見那隻下蛋的母雞呢?」對於各式各樣的文學社交活動,二人也避之唯恐不及。尺陰寸陰,都盡量用於讀書、寫書。

  1984年那一次,我唐突造訪,楊絳沒法阻擋。十年後我預約拜訪錢老,這位守護天使嚴格把關,以一當四,四大天王一樣地護法。話說1994年初,香港中文大學決定要頒授榮譽文學博士給錢鍾書先生;校方致電錢氏,請他接受,卻被婉拒了。後來校方知道我與錢氏認識,有來往,於是委派我手持校長親筆簽名的信件,專程到北京錢府拜訪,希望他改變心意,接受榮譽。6月中旬我奉命到了北京,致電錢府。接電話的是楊絳,遭她婉轉拒絕;且說錢先生身體不適,不會見面。由香港飛到北京,迢迢三千公里路雲和月,我有辱校長之命(校長是15年後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科學家高錕),心裏難過,於是翌日不速而至錢寓。來應門的不是10年前的錢老,而是錢夫人。一番說明之後,她勉強地讓我走進客廳。客廳的陳設布置依舊,而人情已非。黃楊木一般堅韌堅貞的楊女士,重複早一天電話中的話,說已婉拒過國內外多所大學的種種榮譽與邀請,不好破例。我留下校長的函信,告辭之前要求與錢老一晤,錢夫人不允許。不過,我從客廳走向門口,卻看到一個房間裏錢老坐?搖椅,大概在休息。我驚鴻一瞥,向他點頭致意,悵悵然離開。錢老的確體弱。我求見不遂,一個半月後,錢老因病住院,一入醫院深似海,自此直到1998年12月病逝。

  北京之旅畢,我回港後,收到錢老6月15日寫的信,說他「老病……畏客如虎。不意大駕遠臨,遂未迎晤。事後知之,疚歉無已。」對此,我的解讀是:錢老如果知道是我來訪,應該會與我見個面。唉,錢夫人這位守護天使太強勢了。這次守護的是夫子的身體健康,而最終目的還是讓夫子可繼續與書為伍。

  夫子妻子,心理攸同

  從錢楊兩人1932年認識開始,書是膠和漆,把他們黏在一起。讀書、寫書、互投書信,是他們共同的興趣和活動。兩人埋首寫作,成節成篇時,便互相「拜讀」並提意見。錢的書,楊題寫書名;楊的書,錢題寫書名。楊還手抄錢的整本詩集《槐聚詩存》。楊的散文中處處有錢,錢的詩集中多有贈楊的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最親密恩愛的「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錢老既逝,楊絳繼續與書為伍,寫和編自己的書,為先夫的《錢鍾書英文文集》寫序,整理先夫的筆記,集成煌煌然巨冊《錢鍾書手稿集》,協助出版《錢鍾書集》10種。書是文明的載體,書是文明的象徵;賢伉儷最愛的是書。楊絳把夫婦二人一生的稿費捐出來,於2001年設立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

  不理解錢鍾書的人,說他只有學問(甚至說只有知識)沒有思想,更沒有思想體系。殊不知淵博的錢鍾書,其思想是簡簡單單的一句「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其體系是個「潛體系」(或者說「錢體系」),即以此思想為核心。東海西海,心理攸同;也是夫子妻子,心理攸同。精神生活豐富,物質生活簡樸,是錢楊的共識與同調。他們已合二為一。5月25日清晨楊絳逝世,27日清晨遺體火化,不設儀式,不設靈堂,沒有花圈輓聯,整個過程非常簡單。清清靜靜,清清淨淨,甚至不留骨灰,情形和18年前錢鍾書走時完全一樣。他們只留下豐厚繁富的書;夫子妻子,心理攸同。錢鍾書一生鍾愛書,楊絳一生鍾愛書,而且鍾愛鍾書。楊絳就是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