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措施 培養下一代理性思考


  莫海濤 海南省政協常委 香港海南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2020施政報告中的新舉措引起各界的熱烈討論,在抗疫紓困、住屋問題、經濟發展等議題上,都推出了一些新措施。其中不少篇幅也有提到對下一代的培育及關愛,例如在「修例風波」中被檢控的2300多人中,對於18歲以下有悔意而非涉及嚴重罪行的被捕人士,根據情況考慮予以改過自新的措施。這體現了政府對於下一代的關顧,靈活地處理個案,讓一些知錯悔改的青少年能夠不留案底,減低付出的代價。

  修例風波引發的通識科爭議不斷,通識教育初衷是要學生掌握分析社會時事的能力,建立正面的價值觀。但由於教學設計的漏洞,讓該科目變味,課堂泛政治、教師因政治立場而使用嚴重偏頗的教材。針對教育的漏洞,施政報告在培育人才的方針內涵蓋加強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深化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強化教師入職、在職及升職前的培訓。這是絕對有必要的,德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後天的培養,所以學校、教師,乃至於家庭的責任重之又重。

  香港教育需要正本清源,特區政府已經帶頭走出重要的一步,未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正如香港少數學生滑向「黑暴」深淵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極可能要花上成倍的時間「刮骨療毒」。知識和思考應該是同步而行,否則知識就不能發揮它最大效果。因此特區政府在這些舉措落實的過程中,建議融入以下兩點內容:其一,讓學生及教師都能理解到該做什麼,了解曾經發生、正在發生以及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例如針對守法意識薄弱的問題,引以個案研究,只有切身的體會,才能做到知而行之;其二,加強師生對於社會環境的認知,不斷地探索、發掘和認識香港的優勢,及背靠祖國所享有的優勢條件,加深國家觀念,開拓視野。

  國情教育是教授學生認識國家、了解社會概況的基本教育形式,具備關注個人與國家間的關係、提升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視角差異,在方法上注重通過理論及實踐等不同方式增強青少年對國家形象的主觀認知,理性地對國家與特區的關係等問題形成基本的判斷,引導青少年的發展步入正軌。在此過程中,要用愛心和耐心作引導,讓他們迷途知返,踏上人生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