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中國和東南亞山水相連,是命運與共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習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訪,選擇了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周邊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在美國大打關稅戰之際,中國領導人在首次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後隨即開啟的東南亞之行,受到外界更多關注。在美國大肆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逆風中,中國堅定樹立起合作共贏的風向標,並得到了各國的廣泛支持。
中國和東盟10國人口加起來超過20億,約佔全球的1/4。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各具比較優勢,在要素資源、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上存在差異,彼此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多年來,雙方開放融合、共同發展,彼此已經連續5年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領導人此訪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同三國以及中國同東盟關係整體發展,在全球化遭遇逆風之時再次樹立起國際合作的新典範,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月初,美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後,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反制「對等關稅」的國家。中國的反制,是在守護世界的公道。越來越多的國家,也正在看清美國加徵關稅訛詐的本質。東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目前看,即使美國針對中國關稅狼牙棒揮舞得再厲害,中國穩定住了與東盟和歐盟的經貿關係,也就相當於穩住了自己外部的基本盤。
面對關稅霸凌,一方面,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不斷釋放,穩經濟、穩外貿,政策接續發力,以自身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堅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助推各國共同發展,而剛剛開幕的消博會和廣交會以及下半年的進博會,都將是中國與世界共享開放機遇的生動寫照。
(來源:香港文匯報A06:要聞 2025/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