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特區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任任景信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應在新的形勢下,基於自由港的定位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配合國家的發展需求,才能在這場中美關稅貿易戰中突圍。面對關稅戰壓力,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消費升級動能強勁,香港保持自由港地位,營商環境優良,對海外企業吸引力有增無減,有利鞏固香港的競爭優勢。香港和國家攜手維護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國際經貿秩序,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支撐,定能在關稅戰立於不敗之地,收穫更大的發展機遇。
香港長期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擁有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受惠於這些獨特優勢,香港近年「搶企業」效果顯著。目前已有84間重點企業落戶香港,預料帶來500億港元的投資和超過2萬個就業崗位。相關企業多為龍頭型企業,體量較大、科技含量較高,創造優質就業職位,不僅有助於香港打造人才高地,也有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創科中心的地位。
特朗普政府發動關稅戰,中國是重點打擊目標,香港也受到波及,市場有聲音擔憂香港優勢不再、前景堪虞。事實上,關稅戰重創金融市場、衝擊全球產業鏈,對於香港而言是危中有機。例如白宮突然宣布對185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對等關稅」,立即引發全球市場震盪;此後又宣布緊急暫緩對超過75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對等關稅」90天,日前更低調修改稅則,豁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和零部件的進口稅率。特朗普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充分證明以關稅威脅迫使製造業回流美國不切實際。蘋果公司雖然試圖將部分手機的製造從中國轉移至印度,然而現時仍有80%供應美國的手機在中國生產。分析指,如果強行要在美國「複製」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生產線和供應鏈,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難以估算。全球產業鏈並非一朝一夕形成,不可能通過關稅戰就能遷移。關稅戰只會造成巨大不確定性——企業推遲投資,消費者縮減開支,全球經濟陷入觀望狀態,經濟衰退風險大增。
香港擁有自由港、與國際接軌的優勢,正好成為企業應對關稅戰的「避風港」。任景信指出,在世界大變局中,特別是在美國大幅徵收關稅後,香港維持自由港地位,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顯現出新的優勢,除了能吸引內地企業來香港,過去歐洲企業對於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或許有所保留,但隨着地緣政治的變化,許多歐洲公司正考慮或有意在香港建立業務,而香港更成為進入內地市場的一個重要據點,「個別企業更考慮將研發中心及製造中心設在香港,以降低因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成本壓力。」
全球經貿合作離不開穩定的國際環境,只有多邊主義才能帶來持久的繁榮發展。國家副主席韓正昨日在海南海口出席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購在中國」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啟動儀式開始前,韓正前往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展覽廳巡館,與參展企業負責人互動交流。韓正表示,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強調,中國正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有14億多人口,市場空間廣闊,消費升級動能強勁。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用好消博會平台擴大品牌影響力,深化經貿合作往來,實現互利共贏。
國家堅持推動更公平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為香港應對關稅戰注入最大底氣。香港扮演好「超級聯繫人」角色,助力國家構建更開放包容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有力抵消關稅戰衝擊,互利共贏之路將越走越寬。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