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復康科專科醫生,我在診症室內見過很多受疼痛煎熬的病人,他們可能受到創傷、頑疾或手術帶來的疼痛影響。每次我都會細心觀察和聆聽:認定他們有痛楚的部位,有時痛處是觸得到的,有時是不知痛從哪裏來;也聽聽他們如何形容各種不同的痛感,如觸電、火燒、針刺、刀割等,有時甚至非言語所能形容,總之痛得令人咬牙切齒。

疼痛以外,手腳麻木及乏力也是常見的病徵
有頸椎及腰椎痛症、長期糖尿病及類風濕病的病人,手腳麻木及疲倦也是常見的病徵。要妥善處理疼痛、麻和無力,最重要的是準確診斷病因。 醫生詳細記錄痛楚的性質、位置、與身體活動的關係、可能觸發和紓緩痛楚的活動等,從而安排合適的檢查,以確定病源,才能夠對症下藥並為病人安排針對性的「康復計劃」,讓病人即使未能回復原有的活動能力,也期望能協助他們適應病患,減低痛楚及重拾合理的活動水準(Re-adaptation)。
從疼痛的性質而言,痛楚可以分為因身體組織受到損害而引起的「創傷性疼痛」 (Nociceptive Pain),或是因神經系統受到損害而引起的「神經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以及兩者混合的疼痛反應。對於創傷性疼痛,可以是因為肢體受傷、跌倒或手術後引致的創傷,可考慮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甚至嗎啡類藥物;對於神經性疼痛,許多時需要神經傳導測試和肌電圖檢查來確診,並使用抗癲癇類及抗抑鬱類的藥物來處理。
神經傳導檢查有助鎖定痛處
至於疼痛的位置和嚴重性,如病人有手腳麻痺及無力、脊椎及四肢痛症等問題,都適合在臨床初步檢查之後,再透過神經傳導檢查和肌電圖檢查.以準確鎖定病因,並為評估病情嚴重性提供可靠的客觀數據,幫助制定治療方案,進—步確認進行手術的必要性。
以較常見的脊椎腰背疼痛為例,患者可以首先由復康科醫生作初步評估。香港大學創傷及矯形外科部於2010年邀請了美國密芝根州立大學物理醫學及復康科教授Professor Andrew Haig作為訪問教授。他在美國參與的一項研究中,分析了逾1,500名脊椎腰背痛病者的醫程,指出如病人先由物理醫學及復康科作評估,透過有效利用非手術的方法以治療痛症,成功地減少了約百份之二十五的手術個案。

復康評估有助釐清手術的必要性
我曾有一位病人患有腰椎椎管狹窄多年,間歇性出現腰背劇痛,每次接受止痛藥治療和物理治療後痛楚都能夠改善,他亦很自律地維持正常體重及保持運動習慣。但痛楚復發次數和嚴重程度隨着年齡增加,令愛好運動及行山的他感到十分氣餒。他一直擔心手術的風險,旁人都勸他不要在「大陣」上動刀。有一次他腰痛復發向我求醫,我發現他雙腳力量輕微下降,便為他進行了神經傳導和肌電圖檢查,證實腰椎神經線已開始有壞死跡象,將逐漸出現雙下肢麻痺及乏力的情況,因此建議他及早接受腰椎神經減壓手術。最後他由經驗豐富的骨科專科醫生為他施刀,術後配合復健運動療程得以完全康復,之後更能攀上各地的著名山峰。
另有一位病人在感染新冠肺炎期間出現手臂突然麻痺及無法舉起,經家庭醫學專科轉介至復康科,為他進行神經傳導檢査後顯示神經線嚴重發炎,經處方抗癲癇類及抗抑鬱類藥物以控制痛楚,新冠康復後盡快安排復健運動,數個月後其手臂力量及活動能力已大有改善。
「復康」一詞,常被以為是治療之後或手術之後才進行的下一段醫程,然而要減低病人因受到創傷、頑疾或手術帶來的疼痛影響,「復康」很應該在治療和手術之前進行,為病人進行全面的評估,令病人在處理疼痛和康復路上走得更為輕鬆。

復康科名譽顧問醫生
復康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