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記者 李陽波、張仕珍 陝西報道)沮水泱泱,古柏蒼蒼。4月4日上午,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陝西省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舉行。海內外中華兒女齊聚橋山,共同緬懷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每一次來都有不一樣的氣象。」新黨主席吳成典率台灣青年公祭軒轅黃帝,公祭禮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吳成典表示,現場參與如此隆重莊嚴的典禮,身為中國人感到光榮。他強調,兩岸要和平統一,統一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最高祭禮規格緬懷人文初祖
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共同主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為主題,共有九項儀程。
上午九時五十分,公祭典禮正式開始。全場肅立,擊鼓鳴鐘。擊響的34通鼓聲象徵着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聲;9響鐘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數,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120名身着禮服的男女合唱隊員與120名身着56個民族服裝的少年兒童齊唱《黃帝頌》,樂聲響徹橋山沮水。
在莊重典雅的祭樂聲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慶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報翔,向軒轅黃帝像敬獻花籃。隨後,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敬獻花籃,新黨主席吳成典率台灣青少年代表敬獻花籃。陝西省省長趙剛恭讀祭文,全體人員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在隨後的「龍飛中華」儀程,一條長56米的「金色飛龍」,從祭台中心盤旋騰躍而起,承載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飛入雲霄。
兩岸中國人一起努力讓國家民族更好
「再一次到黃陵,到橋山來,真是感觸萬千。」已多次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新黨主席吳成典,此次率領30餘人的團隊來到黃陵,團隊中很多人亦都是第一次現場參祭。「黃帝是我們的始祖,我們要珍惜身為中國人的一份責任和一份榮幸。」吳成典表示,兩岸要和平統一,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責任。「所以我們一起來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讓我們的民族更好。」吳成典告訴記者,今後他還會組織更多的台灣年輕人到大陸來感受這種氣氛。
來大陸工作生活近6年的台灣青年徐銘鴻,公祭典禮結束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天來了很多海外的同胞,從大家的眼神中我深刻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與驕傲一直都沒有改變。」徐銘鴻告訴記者,今天大家祭拜的是炎黃子孫共同的先祖,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好幾次都差點落淚。他表示,身為炎黃子孫,無論身在何處,都要世世代代傳承這份血脈,不能忘本、不能忘祖、更不能背祖。
「我來大陸差不多快6年了,這6年讓我更加清楚自己是誰。」徐銘鴻坦言,在大陸近6年,自己的認知不再受「被過濾後的信息」所影響,也就不再片面。「大陸的科技、生活、互聯網、新媒體都很發達,大陸年輕人的上進心特別強,都想取得更大成就。」徐銘鴻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台灣年輕人回到大陸親身感受一下,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很大的收穫。
與徐銘鴻一樣,第一次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台灣自媒體人楊舒評,也被現場的氣氛深深震撼。「剛剛我的很多粉絲都在講說看到這個場面,然後大家都希望我們中華民族越來越好。」楊舒評亦表示,如今大陸的工作機會還蠻不錯的,對比台灣這裏的選擇會更多樣一些,希望大家多來看看。
從漢代至今祭祀軒轅黃帝活動從未中斷
黃帝作為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結束戰亂紛爭,帶領先民播種百穀、務農採桑、製造舟車、創立文字、制定曆法、區別尊卑、設置官制等等,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奠定了文化、物質和社會基礎,被尊為「人文始祖」。
黃帝陵是始祖黃帝的陵寢所在地,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1公里的橋山之巔,沮水之濱。祭祀軒轅黃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薪火相傳,從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至今,中華兒女從未中斷過祭祀軒轅黃帝活動。清明節在黃帝陵舉辦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盛事,亦是海內外華夏兒女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歸屬感、認同感的盛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