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重慶市港澳顧問年會暨渝港澳生產性服務業合作對話會26日在香港舉行。2024年,來自港澳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近8億美元,佔重慶全市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約70%,充分體現了港澳對重慶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助推該市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也蘊藏着渝港澳深化合作的新機遇。」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江向與會的重慶市港澳顧問、重慶市港澳專業諮詢顧問和港澳生產性服務業機構、企業代表們介紹。
朱江表示,去年6月,重慶市市長胡衡華率重慶市政府代表團訪問香港並在港舉辦「重慶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推介會」,150多個香港知名企業、行業商協會和機構參加,反響熱烈。會上,渝港兩地企業簽約重點合作項目7個。其中,德勤中國與重慶保稅港區開發管理集團合作的寸灘數智產業轉移承接平台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啟動建設;香港佳田控股與重慶保稅港區開發管理集團聯手打造的重慶宜寶萊進出口國際貿易項目,已設立公司開展相關業務;香港理工大學與重慶江東機械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極重型超高液壓成型設備,已啟動量產。渝港合作示範區在重慶兩江新區掛牌設立,成為了港資企業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重慶基於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的現實需要,以及「33618」即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先進材料這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智能裝備及智能製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業3大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創新打造新型顯示等6大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衛星互聯網等18個戰略性「新星」產業集群。
對於渝港澳深化合作的新機遇。朱江指出,重慶市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布局、具有辨識度的西部金融中心積極推進、陸海並濟的綜合物流樞紐加力提效、雙向開放的國際經貿樞紐縱深推進、知識密集的專業服務蓬勃發展五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布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對於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布局,朱江介紹,重慶聚力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4大科創高地,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16個重要戰略領域,深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在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巴南區等區域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金鳳國家質檢基地、重慶國際生物城等科技服務聚集區。
目前,重慶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中國第7位、保持西部第1,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增至8837家、69820家、310家,引培出4支院士團隊、41個學術帶頭人。朱江指出,港澳在國際化視野、前沿技術、檢測認證及創新平台方面的獨特優勢,正是重慶推進科技創新所急需的資源力量。香港中文大學與重慶金鳳實驗室共建的「渝港生命健康科學中心」即將建成,為重慶發展生物醫藥助力。
重慶期待持續共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共同推進「人工智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引進用好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持續做好同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
推進建設具有辨識度的西部金融中心
重慶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提升金融數智化、融合化水平,實現金融惠民、投融資高效暢達。持續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西部金融機構集聚地、全國消費金融高地、西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高地,打造江北嘴、解放碑、長嘉匯等金融服務集聚區。
朱江介紹,目前,重慶金融資產規模達到8.9萬億元,本外幣貸款規模首次邁上6萬億元新台階,區域性、功能性金融機構累計達到32家,金融市場流動性、企業發展活力保持穩中有進。港澳高端金融人才薈萃,跨境金融產品豐富,渝港澳金融合作根基深厚,重慶在港設立了聯絡處及經貿投融資對接專委會。
去年6月,重慶在香港召開了渝港金融合作交流座談會,探討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建立聯動發展機制。朱江指出,重慶期待發揮港澳國際資本市場優勢和外向型經濟服務優勢,落實東亞銀行等與重慶農商行達成的深化港幣結算、同業授信、代理清算等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跨境金融服務體系、金融保險體系建設,提升重慶西部金融中心能級。
提效打造陸海並濟的綜合物流樞紐
重慶持續提升全國首個「五型」(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着力拓展中新、中緬、中老方向通道,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國際航空樞紐高效聯動;着力打造鐵公水空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持續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着力建設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打造先進裝備成套基地、先進材料基地、物流及現代供應鏈服務基地;在沙坪壩區、渝中區等區域着力建設國際物流綜合樞紐、國際貨代等物流集聚區。
朱江表示,目前,重慶實現中老泰馬跨境鐵路班列首發,數字陸海新通道建設步伐加快,該市A級以上物流企業突破100家,中歐班列(成渝)開行5576列、發運45.7萬標箱,同比增長11%,開行量佔全國比重約24%、居全國第一。朱江表示,港澳作為國際自由港,擁有成熟的航運網絡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香港航空貨物吞吐量多年來居世界第一。重慶期待港澳參與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建設,加強在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等方面合作,提升重慶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助力重慶培育從訂購到交貨的國際物流全鏈條服務體系。
縱深推進雙向開放的國際經貿樞紐
重慶立足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建設,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探索陸上貿易規則體系。持續深耕「跨境電商+產業帶」新藍海,加快構建「線上+線下」同步運行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擴大「渝車出海」和「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爭創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投資重慶」品牌,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等區域打造兩路果園港綜保區電商產業園、西永跨境電商產業園等新型專業市場集聚區。
目前,重慶已吸引15家外國領事機構、322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與全球37個國家的56個省州市結為友好城市;擁有7個綜合保稅區、數量居中西部第1,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居中西部第1。港澳作為聯通國際的「超級聯繫人」,已成為重慶第三大貿易夥伴。朱江表示,「我們期待與港澳朋友攜手開拓貿易新藍海,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領域深化合作,期待港澳企業把更多國際資源引入重慶產業鏈,讓『重慶智造』與『港澳服務』碰撞出璀璨火花。」
推動知識密集的專業服務蓬勃發展
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會計、諮詢等領域,專業性強、附加值高。重慶積極推動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成立重慶仲裁協會。加快江北嘴會計產業園建設進度,引入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會計機構入駐。打造渝中區化龍橋諮詢服務等專業服務集聚區,匯聚德勤、中冶賽迪等世界知名企業。培育一批優質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支持知識產權運營、商標品牌培育等服務機構專業化發展。
目前,重慶成為中西部首個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試點省市,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首次躋身全國50強,3家全國百強會計師事務所在渝設立機構,17家大中型會計機構入駐重慶市江北嘴會計產業園,中西部首個知識產權投融資促進會成立,兩江新區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專業服務能級持續提升。
朱江指出,港澳專業服務發達,香港是亞太區國際法律、交易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是全球第十二大專利申請中心,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會員資格在全球五大洲獲得認證。我們期待強化渝港澳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對接,把重慶的製造產業優勢同港澳的專業服務優勢結合起來,帶動兩地資本、技術、人才高效流動,真正實現高水平開放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