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全球鈦白粉行業龍頭企業龍佰集團召開2024年度科技人才發展大會暨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河南洛陽申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破解鈦白粉百年技術難題,填補全球技術空白,或將助推全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冠周、劉炯天、沈政昌、徐政和及百餘名行專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議新材料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
會上,龍佰集團正式簽約首批5個「揭榜挂帥」項目。其中,001號項目——《流化床技術製備高品質金紅石型鈦白粉的工藝開發》,由洛陽申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揭榜,合同金額達2703萬元。
據了解,龍佰集團鈦白粉年產能151萬噸、海綿鈦產能8萬噸,均位居全球首位,總資產677億元,員工超2萬人。鈦白粉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廣泛應用於塗料、塑料、造紙等領域。其主流生產工藝分為氯化法與硫酸法,而國內90%以上的企業採用硫酸法。自1916年挪威實現硫酸法工業化以來,這一技術已沿用百年,其核心環節「迴轉窯焙燒」存在顯著短板——每生產1噸鈦白粉需消耗天然氣230立方米以上,能耗高、效率低,成為制約行業綠色轉型的「卡脖子」難題。
為突破技術瓶頸,龍佰集團於2024年初啟動「揭榜挂帥」行動,面向全社會發布6項攻關任務,其中001號項目目標明確:通過工藝革新,將噸鈦白粉天然氣消耗降至130立方米以下,同時提升轉化率與產品品質。這一機制打破傳統科研壁壘,強調「英雄不問出處」,吸引了中科院、清華大學、中南大學等頂尖科研機構參與競逐。最終,洛陽申特公司以流化床技術方案脫穎而出。
洛陽申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三無」企業——無院士、無博士、無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僅由30名年輕工程師組成,最高學歷為碩士。面對中科院、高校院士團隊等強勁對手,其總經理代家聚坦言:「中標既感意外,又壓力倍增。」然而,這家企業的底氣源於深厚的技術積澱:其母公司洛陽水泥工程設計研究院是國內流化床技術的領軍單位,在水泥、氧化鋁、稀貴金屬冶煉等領域擁有數十項成功案例。流化床技術通過氣體與固體顆粒的高效傳熱傳質,可大幅降低能耗,這一跨行業技術遷移為鈦白粉工藝革新提供了全新思路。
代家聚稱此次中標有五大啟示:破除「唯資歷論」:頭部企業更關注方案的可行性與產業化潛力,而非團隊「光環」;
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熟領域的流化床技術引入鈦白粉生產,開闢降耗新路徑;中小企業突圍之道:聚焦細分領域,依託技術專長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創新機制激活潛能:「揭榜挂帥」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公平競技舞台;工業城市的新使命:洛陽作為老工業基地,需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打造細分領域的技術標杆。
「洛陽或許難以誕生AI領域的『DeepSeek』,但完全可以在工業賽道上打造『洛陽版』的技術典範。」代家聚在論壇中感慨。此次合作印證了一個趨勢:傳統工業城市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技術破界」與「機制創新」的雙輪驅動。通過開放平台匯聚社會創新力量,以實際需求牽引技術攻關,方能將產業底蘊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據悉,若該項目成功落地,流化床技術將徹底顛覆硫酸法鈦白粉的百年生產模式。與傳統迴轉窯工藝相比,其天然氣消耗量預計降低43%,年節約成本超億元。更重要的是,這一突破將填補全球技術空白,助力中國鈦白粉行業從「規模領先」邁向「技術引領」。對龍佰集團而言,技術升級不僅鞏固其全球龍頭地位,更將推動全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王麗 通訊員:牛華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