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楊帆28日在發布會上回應大公文匯網提問表示,當前我國商事調解領域呈現出影響力不斷提升、適用領域延伸拓展、調解規則更趨完善三大特點,目前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指導管理的調解組織達2000家,構建起了覆蓋全國的工作體系。
國務院近日發布《關於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規定》,提出支持商事調解組織參與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商事調解的適用領域進一步擴大。「支持商事調解組織參與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不僅擴大了調解的適用領域,也說明調解高效、友好、不傷和氣、一攬子化解糾紛的優勢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與認可。」楊帆回應本網提問時介紹。
專家:香港優勢助力解決涉外糾紛
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蔡偉平向大公文匯網指出,作為國際爭議解決樞紐、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香港在國際商事調解領域具有顯著優勢。2009年以來,香港司法機構實施民事司法改革,大力推動調解的發展。香港擁有先進健全的調解法津框架以及為數眾多的優秀的調解員,調解與仲裁結合已經是香港解決跨境商業爭議的一大特色。香港的普通法體系與國際規則深度銜接,「一國兩制」框架有效銜接內地法律實踐,使香港調解機構在處理跨境知識產權糾紛時,既能準確理解國際規則,又能兼顧不同法域當事人的法律預期。

與此同時,香港更擁有多家國際仲裁和調解機機構,為國際的當事人提供優質的調解服務。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在香港推動調解在各行業的應用,包括體育產業、知識產權等領域。此外,今年年底將落戶香港的國際調解院將進一步提升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調解樞紐的地位。
蔡偉平表示,香港匯聚了全球頂級律所和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形成完整的爭議解決生態鏈。其區位優勢和語言環境極大降低了跨國調解的溝通成本與參與門檻,文化包容性助力爭議方達成和解。依託制度開放性與專業集聚效應,香港正成為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首選調解地」,其法治化營商環境及跨境執行機制,為中外企業爭議化解提供高效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