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北京會見了美國、歐洲和中東等企業的管理層,強調中國是外資企業理想的投資目的地,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堅持與外資互利共贏合作、分享中國機遇,受到世界各國企業歡迎和支持。世界各國企業更願意和中國合力維護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共同反對倒行逆施的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抵制不得人心的經濟霸凌、強迫投資行徑。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實現了中國與外資企業的互利共贏。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國際社會包括在華外資企業作出的貢獻。外資企業來華投資,帶動了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促進了中國技術和管理進步。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這一點沒有變也不會變,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當前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潛力巨大,給外資企業帶來無限的機遇。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完善投資環境,一方面是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向「新」而行,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擁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佳應用場景;另一方面是不斷完善利用外資的法規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中國已經成為外資企業施展所長、發展壯大的最佳地點。
不過,以美國為首的個別國家,近年不斷搞「小院高牆」、「脫鈎斷鏈」,以加徵關稅、技術封鎖等手段,危害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中國貿促會的數據顯示,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去年有11個月處於高位,今年1月經貿摩擦涉及的金額同比上升8.3%。美國的脅迫手段做法可能在一時三刻能夠迫使部分企業盲從,從而獲得眼前利益。但由於這樣做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和全球化的大勢所趨,最終必然損害相關企業和美國的自身利益,是一種短視的行為。
在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中國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中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成為確定性的綠洲和投資興業的熱土。中國將繼續放寬外資市場准入,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任何負責任的企業都應該擁抱中國市場,共同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
由於中國的發展成為了世界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企業日益對中國充滿信心。中國貿促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研究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較2023年提高2.1個百分點。
昨日與會的外資企業高度讚賞中國營造的公平、良好的營商環境,肯定中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令人欽佩。外資企業紛紛表示,將堅定不移擴大對華投資合作,深耕中國市場,支持全球市場開放,維護國際自由貿易。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所指出的:「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中國市場前景廣、政策預期穩、安全形勢好,將不斷為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機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提供保障,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動能。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5/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