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奮進第二個『雲浮30年』」開局之年,這座粵西樞紐城市正以交通建設破題高質量發展。3月27日舉行的雲浮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披露,「十五五」期間將實施36個重點交通項目,總投資約1800億元(人民幣 下同),全力構建「東融灣區、西接RCEP」的立體交通體系,預計2027年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
立體交通網絡加速成型
副市長梁紹雄在發布會上描繪了雲浮未來交通發展圖景:通過建設「一環四軸多聯」高速公路網、「一縱三橫」鐵路網和「一江四港區」,形成鐵路疊加、高速縱橫、國道交匯、水路暢通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該規劃特別聚焦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時空距離重構,重點推進深南高鐵、佛肇雲高速等戰略通道建設,同步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
值得關注的是,思勞東收費站於今日(28日)正式通車運營,這不僅標誌着「謀劃-儲備-開工-投產」全周期管理機制有效運轉,更意味着雲浮高速公路網優化邁出關鍵一步。現場數據顯示,該市「十四五」期間已實施101個交通項目,完成投資500億元,新增高速公路38.4公里,雲浮西互通立交、雲茂高速等重點工程相繼投用。
雙軌並進:高鐵網絡與低空經濟
在軌道交通方面,雲浮正上演「雙高鐵會戰」。廣湛高鐵雲浮段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5%,計劃2025年通車運營;深南高鐵雲浮段完成年度投資127%,預計2027年建成後將實現「縣縣通高鐵」。目前全市6個鐵路項目梯次推進,累計完成投資88.4億元。
更具創新性的是低空經濟布局。據雲浮市發展改革局透露,新興縣將打造全省首個200公里中遠程低空物流示範縣,羅定機場規劃建設低空物流樞紐,年內計劃開通跨地市百公斤級運輸航線。這種「機場+產業集群」模式將填補粵西地區低空物流網絡空白。
「硬聯通」背後的要素保障
面對1800億元的投資體量,要素保障成為關鍵。雲浮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吳維力介紹,已建立交通項目用地保障專班,通過「三區三線」統籌劃定預留廊道空間,對深南高鐵等重大項目實行用地指標單列。雲浮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潘仲明補充,將創新運用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融資工具,探索「交通+產業」綜合開發模式。
綠色智慧賦能交通升級
在航運領域,廣州雲浮國際物流港等5個碼頭建成運營,西江航道5000噸級升級改造穩步推進。值得關注的是,全國首座「油氣合一」躉船式加注站已投入運營,岸電系統年服務能力突破1.9萬小時,綠色航運轉型成效初顯。
農村交通網絡同樣提質增效。通過「提一級」標準改造農村公路1600公里,行政村雙車道通達率提升至76.5%。「農村公路信息化管養」「客貨郵融合發展」兩項創新實踐入選全國「四好農村路」典型案例,入選數居全省首位。
衝刺「十四五」收官戰
當前,雲浮正全力打好「十四五」交通建設收官戰。廣雲高速改擴建工程、佛肇雲高速建設全面加速,國道G324線腰古至茶洞段改線等24個項目進入建設衝刺階段。農村公路建設保持每年10億元投入強度,持續完善「毛細血管」網絡。
梁紹雄強調,作為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重要節點,雲浮將以交通建設重塑區位優勢,通過構建「12312」出行交通圈(1小時通達灣區核心城市、2小時覆蓋省內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12小時連接國內主要城市)和「123」快貨物流圈(1天送達省內、2天通達全國、3天覆蓋RCEP主要國家),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西進打造戰略支點。
隨着「十五五」交通藍圖的全面鋪展,這座昔日的「石材之都」正以交通先行突破地理瓶頸,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書寫屬於自己的樞紐經濟新篇章。
【發布】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
【採寫】萬鎮廣
【編輯】劉暢
【初審】田欣妍
【終審】鍾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