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 記者 蔣湖)Art Central藝術盛會已在香港地標中環海濱向公眾開放。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轄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資助項目,Art Central在香港視覺藝術領域獨樹一幟,本次展會將呈獻來自全球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108間藝廊和超過500位藝術家的作品。展會更會帶來一系列引人入勝的創意項目,包括委託創作的裝置藝術、表演、錄像藝術、講座、導賞團、工作坊等。於展會期間,大華銀行藝術區設有水墨藝術工作坊、「雲絮飄」互動專區。「藝·坊」邀請多位香港水墨藝術家包括徐沛之、韓雁婷、吳觀麟、邱榮豐、楊頌雅及容子敏,帶領抽象水墨、傳統水墨、現代山水及實驗水墨等工作坊。參加者將踏上水墨藝術世界的探索之旅,理解水墨傳統與當代的技法。
為慶祝ArtCentral十周年,展覽策劃了多個亮點,一是由藝廊展區策展人鄭得恩特別策劃的畫廊專題「Legend」,展出藝壇巨擘的傑作,有全球知名度的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多是首次在香港出現。他們是:
靉嘔(生於1931年,日本):戰後日本備受推崇的藝術家之一,激浪藝術(Fluxus)的核心人物。靉嘔以「彩虹藝術家」聞名,原名飯島孝雄,成長於二戰期間,早期創作受戰後餘波影響,1958年移居紐約,旋即成為國際前衛藝術團體激浪派的成員。他堅信藝術應普及大眾,彩虹是他作品中的招牌圖案,體現他所抱持的普世信念。過去60年來,靉嘔把這一彩虹圖案延展至畫布以外,創作出版畫、雕塑、裝置和環境藝術等多樣化作品。
細江英公(生於1933年,卒於2024年,日本):日本戰後現代攝影大師,與暗黑舞踏宗師大野一雄、波普藝術教母草間彌生齊名,為日本國寶級藝術家。細江以拍攝文豪三島由紀夫的《薔薇刑》享譽西方,其影像作品涵蓋性別、肉體、生死等題材,構築出超現實的神秘色彩,其中不乏宗教的深沉意涵。
李仁燮(生於1952年,韓國):當代藝術家,以鮮明的色彩運用及富有表現力的筆觸廣受讚譽。他將這些視覺元素與東方哲學思想相貫通,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李仁燮的工作室位於江原道群山間,40多年來,他持續由工作室周圍的自然環境汲取靈感,透過粗獷筆觸堆疊厚重的色彩與灰燼,描繪繁茂樹木與壯麗山脈,生動反映自然環境的豐富。李仁燮曾舉辦35場個展,並參與超過500場群展。
互動水墨藝術裝置《白雲觀照》
香港藝術家吳觀麟創作的互動水墨藝術裝置《白雲觀照》為重點推介,這組裝置屬吳氏的「雲誌系列」,由六十件膠片組成白雲雕塑,每片白雲的造型皆是手工刻製,以數學符號——無限「∞」形狀重複排列,象徵不斷循環、生生不息之法則,作品同時向大華銀行(香港)60周年誌慶致敬。觀者亦可透過LED屏幕的數碼影像和擴增實境(AR)互動功能,反思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聯繫。雲在東西文化中皆象徵着吉祥和夢想。作品以「看雲」為本意,提醒觀者要觀照內心和保持真摯的初心,從而突破自我,青雲直上。
《白雲觀照》作品從嶄新的角度出發,回顧古今意象、爬梳當代思緒,注入當代思維,以獨特的形式重新出發。一方面表達大自然節奏之美,雲氣之多變動人;另一方面亦包含着古人重視的概念,孔子在《周易·易傳》中所講的,周而復始、循環變化的規律。隨着觀者遊走其中,排列好的平面白雲將隨視角轉換成一立體雲氣,創造出動態的視覺體驗。
裝置背後的LED屏幕投影出電腦素描生成的白雲圖像,循環往復,承托着《白雲觀照》表達的生生不息以及承先啟後之轉化和發展。此外,觀者亦可透過擴增實境(AR)功能參與互動,在虛擬的雲景中擁抱並探索無限的盼望。此科技和藝術的結合,鼓勵觀者反思自身,並與裝置建立更深層的聯繫,激發個人和集體感官體驗,持續成長。
「Neo」展區再度回歸
為首次及第二次參展的畫廊提供平台的「Neo」展區再度回歸,展示眾多前衛或尚未被發掘的藝術家。今年共有15間來自亞洲、歐洲及美洲的畫廊參與「Neo」展區,其中包括:AriteSpace(2023年於北京成立)、AstraArt(2022年於上海成立)、FIM(2024年於首爾成立)、YiweiGallery(2019年於洛杉磯成立)等。
本屆展會表演節目將注入全新亮點——每日在CentralTheatre上演講述表演,這是一種以研究為基礎,結合文字、圖像和動作的新穎藝術表演形式。以荷蘭藝術家BasJanAder最後未完成的作品《InSearchoftheMiraculous》為名,項目集合多位藝術家,以姿態的回響探索歷史、物質與身體,遊戲於藝術實驗中,邀請觀眾進入開放而富有創造力的空間。
表演藝術和講述表演節目
其他ArtCentral2025主展區畫廊亮點還有:
伯年藝術空間(北京)重返展會,呈獻新一代畫家李舜、許茂雄、柯家俊,以及李昶和楊哲一的實驗性多媒體項目;
Cospace(上海)帶來五位涉獵多種媒介創作的中國藝術家,包括李淜、肖敏、姚逍遙、謝艾格和楊小健;
GalleryClaireCorcia(巴黎)展示來自法國、意大利和阿根廷畫家的當代歐洲具象作品,藝術家包括SergioMoscona、HélèneDuclos、JulienCalot和Wabé;
凱倫偉伯畫廊(香港)展示包括梁嘉賢和洪忠傑等本地藝術家作品,向香港文化致敬;
春風洞畫廊(東京)展示戰後到當代的日本藝術,包括渡邊恂三、五木田智央及中村一美的少見作品;
土壤文創(香港)介紹了七位中國和日本當代漆藝家的作品,包括五月女晴佳、姚邦亮、伊能一三及石宇光。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文匯專題 2025/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