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嚴剛
立法會大會今天(27日)通過梁子穎議員提出的「加速發展智慧政府,更好協助市民融入大灣區生活」議案,探討交流香港進一步發展智慧政府與助力「數字灣區」發展。廣東省於2022年公布了《「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今年已是收官之年,2025年基本完成「數字灣區」建設任務,在數字規則對接、新型基礎設施高效聯通等方面實現了不少突破。而行政長官亦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施政舉措,推動建設智慧政府與智慧城市。
內地與澳門在電子政府的進展值得香港借鑒。澳門特區持續探索電子政務改革創新工作,在法規法律、基礎建設及對外服務等方面取得進展,包括與阿里雲團隊合力推動「智慧政務」,完成構建「試點雲計算中心」,以及構建「一次辦妥」模式的「商社通」,服務商企和社團。內地多個省市已經引入基於 DeepSeek 的「AI公務員」,參與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多類工作,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並將差錯率控制在5%以內。
香港在發展智能化、數字化的政務系統上,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首先,由政府主導的各類應用程式繁多,而且內容互相有重疊,應該盡快可以整合起來。例如,政府目前有「出行易」、「警察牌照易」和考評局「報到易」,數字政策辦公室管理的「1823」等等。雖然「智方便」為「易通行」、「稅務易」、醫管局的「HA Go」等提供接口,但目前仍只是跳轉至相關的應用程式,未能實現類似廣東「粵省事」提供約2500項服務的大平台模式。建議效仿內地政務平台,持續優化「智方便」,整合不同功能的同時,以「小程式」形式便於市民透過本地常用應用程式使用,讓「智方便」真正方便起來。
同時,亦可透過電子政務優化行政流程,特別是優化和提升市民融入大灣區各項舉措的網上辦理能力,包括將本港跨境通辦服務覆蓋至人才與專業資格認定、跨境公證,乃至跨境醫療協作等方面,並擴大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的覆蓋城市,便利灣區市民與企業享受更加簡易的跨境聯通服務。
其次,應打造利於數據跨境流動的有利條件,完善相關制度規則,共建大灣區數據中心。本人樂見《大灣區標準合同》於去年拓展至各行各業,促進更多便民利企的跨境服務及大灣區數據流通。未來,應當藉助「數據過河」的便利措施,繼續拓展數據跨境,爭取大灣區高校、科研、醫療機構與企業透過專用網絡實現數據的有序流動,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個人私隱的前提下,實現大灣區政務商務數據聯通。
相信香港將可以通過多方面突破思維,拆牆鬆綁,利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加速打造智慧城市,助力「數字灣區」建設的美好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