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 記者 劉鑛豪)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大棒威脅全球經濟,中國股票市場成為資金避風港。高盛表示,全球股票託管機構正尋找美股以外替代方案,而中國市場具吸金能力。此外,大摩於本季內第二次上調港股指數目標,恒指年底目標由24000點調整至25800點,最牛可見31900點,相比恒指昨日收市價23483點,最大潛在漲幅達到8417點。大摩表示,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有機會實現13個季度以來首次盈利超預期,考慮到企業盈利前景改善,故調高恒指目標。
國際大行近期接連發出報告唱好中國股票市場。剛在2月份上調恒指目標的大摩,時隔一個月又再調高指數目標。該行表示,因應調整中資股的盈利增長預測,所以亦調高指數目標。其中,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的盈利有望實現13個季度以來的首次超預期,盈利預測下降面臨近拐點。在全球股市中,中國市場盈利超過預期,排名位列第二。
人民幣強勢 支持股市上升
在基本情景下,大摩最新設定恒指今年底目標由24000點,提高至25800點;最牛情景下,恒指目標為31900點,較預先目標高出1100點。恒指昨日升139點,收報23483點,相較大摩的基本情景及最牛情景,分別有2317點及8417點潛在上升空間。另外,大摩亦調整國企指數目標,在基本情景下,今年底目標由8600點調高至9500點,最牛目標則由11360點調高至11800點。國企指數昨日升38點,收報8654點。
大摩指出,人民幣匯價走強是影響中國股市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對離岸市場尤甚,因為外國投資者的融資成本通常以美元計算。換言之,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而言,相對強勢或沒那麼疲軟的貨幣,是對股市的積極催化劑。該行認為,中國市場應該獲得與MSCI新興市場相當的估值,改變過去長期大幅折讓情況。該行建議,在中國投資組合中增持A股,逢低買入高質素股份。
外資對中國應對關稅有信心
另外,高盛表示,過去一個多月與亞洲、美國和歐洲地區投資者會面,討論中國市場相關議題,發現他們對中資股的興趣、參與度,已達到2021年初歷史峰值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又回到人們的視線中。」該行相信,中資股今次升浪將會相較去年9月份更加持久,只是中資股短線有獲利回吐壓力,皆因中美兩國關係在未來數周會變得緊張。
高盛歸納出兩個吸引國際投資者關注中國市場的原因,首先是今年中國股票市場升勢強勁,令到許多投資者感到意外。其次是,全球股票託管機構正積極尋找美股市場以外的替代方案,而中國市場在流動性、估值和多元化方面,都具備吸引這些機構的地方,所以成為資金潛在流向目的地之一。
高盛稱,中國傳統經濟行業經歷過去數年的結構性和周期性逆風,近期已經出現復甦的苗頭。
高盛發現,面對特朗普關稅風險,持有中國股票的投資者情緒似乎較為「放鬆」,這可能因為他們相信中國更有能力應對外部風險,皆因中國對美國直接出口已經減少,產品競爭力也有所提高;此外,中國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會較為克制。在關稅風險下,人民幣匯率總體保持穩定。

前景樂觀|富達:本輪升浪源自企業盈利改善
雖然近期港股及A股皆在高位整固,但富達指出,這次升浪與之前幾輪有所不同,不再只是由市場對政策的憧憬所觸發,而是基本因素改善所致。富達國際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解釋指,首先內房已不再是中國經濟的負累,過去數月部分一線城市的二手成交有反彈跡象,同時政府已介入協助處理部分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財務問題。
此外,中國最近已宣布包括促進消費信貸等刺激消費的措施,意味着中國企業及家庭的借貸周期有望出現改善。隨着中國企業的基本因素也出現改善,而且不少中國企業已陸續增加AI(人工智能)方面的資本開支,這有望進一步帶動盈利增長。事實上,DeepSeek的出現,讓投資者發現中國科技有能力出現突破,這也提升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他強調,富達一直認為中國市場資產是「可投資」的類別。他相信,若中資股的盈利及股東回報進一步改善,外資將會更加留意中國市場的機會。
他又指,中資股盈利好轉的情況不再集中於科技板塊,而是擴大至更廣泛行業,相信外資流入中資股的程度會更高。另外,由於中國的財政政策已出現「轉向」,推出了新措施刺激消費,在政策補貼下,家電銷售十分強勁。
選股方面,他認為財政刺激措施將利好相對仍落後的A股,因為A股市場更依賴中國經濟及更具周期性,與境外上市的科技股相比,受美國國債孳息率和貿易政策的影響也較輕微。特別是中小型A股最為受惠,因這類股份一般會受內需消費影響。
供應鏈重組 可紓關稅壓力
此外,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分析師劉培乾表示,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及貿易緊張局勢,或會影響亞洲經濟增長前景,但中國經濟復甦,內需消費增長變得更為重要,可望成為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的出口國。中國早已積極將供應鏈分散至更多貿易夥伴,涵蓋東盟、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地,同時減低出口美國的比重。由於供應鏈已重組,故此能承受較高的關稅壓力。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5/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