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大會今天(20日)通過梁美芬議員提出的「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世界級企業重組中心」議案,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級企業重組中心的優勢,以及香港特區在其中的重大發展潛力。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之下,國際調解院總部已經落戶香港。特首也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推動調解服務的發展,這些舉措無疑為香港和大灣區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依託其高度國際化和市場化的優勢,可以藉助大灣區廣大的市場資源,有效配合國內外資本的戰略性重組與產業鏈整合分工,多方位提升香港特區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獨一無二的兩制、三地市場優勢,更具有國際創新科技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平台。在「雙循環」協同機制下,為企業重組與司法接軌創造良好的試驗平台。大灣區在匯聚科研成果、高端製造、新興產業、專業服務等方面,具備成熟的產業鏈優勢,和與國際接軌的香港普通法系的法治優勢。同時,香港也擁有龐大的資產管理規模,管理額度超30萬億港元,可為大灣區的企業重組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此外,CEPA修訂亦為本港專業服務拓展內地業務提供良好契機。就此,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
首先,可考慮聯合大灣區創投機構設立「大灣區產業併購母基金」,以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內地高科技企業重組。同時,推動跨境財稅優惠政策,對合資格的併購交易實施分級利得稅減免,激勵更多跨境重組活動。
其次,可考慮構建智慧化的企業重組服務平台。包括由香港交易所與南沙、前海等自貿區合作,打造「大灣區企業重組一站式數字平台」,整合無紙化法律文件審批、跨境資金監管沙盒和風險預警等功能。同時,可針對家族企業跨境需求,利用香港家族辦公室經驗提供專業諮詢,促進家族企業重組與傳承。
同時,要強化人才培訓與專業共享,可鼓勵院校設立「大灣區企業重組碩士課程」,培養跨境併購法規及財稅規劃等專業人才。包括在香港設立「亞太企業重組研究院」,與國際會計師行和律師事務所合作研究案例,並定期舉辦國際論壇,提升香港在區域重組實踐中的領先地位。
此外,完善協調機制與風險防範。可探討成立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與企業組成的「企業重組專題小組」,制定統一的審查指引,並推動《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RCEP》的接軌。設立跨境安全評估中心,實施風險預審,同時通過大數據技術監管資金流動,防範虛假併購等違法行為,確保金融穩定與國家安全。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企業重組中心,香港一定要發揮好作為「超級聯繫人」的獨特優勢,通過制度創新與產能升級,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企業戰略調整的「風向標」,以期實現「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助力國家建設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