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李慧妍、張凱文、融媒組)廣東省河源市新豐江林場,面積5.77萬畝的綠色海洋,如今已是東深供水工程的重要生命線,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更是守護新豐江水庫(也稱「萬綠湖」)清澈水質的屏障。從荒山到鬱鬱葱葱,這片森林的背後,是幾代護林人用寬厚和堅持書寫的地球故事。
護林人每天行走在密林間,與樹木對話,預防火災、保護水源,守護着這片他們每個人口中的「我的森林」。人與自然相互滋養、相互愛護,「我們林業人從不會失眠」,「任何人都不能影響我的山」,是他們的堅持與驕傲,讓經過這些樹木淨化入湖的清澈水源,順流而下,滋養了香港在內東江下游的4000多萬人。
清晨五時,天曚曚亮,這天的值班護林員黃來興已經穿戴整齊準備出發。黃來興今年56歲,但外貌相當年輕,話很少,笑容靦腆,「我爸爸60年代時是砍樹的,而我,已在這裏護林32年了。」
承擔涵養水源恢復生態使命
同黃來興一起巡山的拍檔是游青,60歲,18歲到林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訪問時,他一直在抱歉自己值班室房間太過凌亂,一件橙色的防火服掛在風扇上,相當奪目。「1991年的時候接到火警報告,場裏10多個人緊急出動救火,你可能想像不到,當時我帶的救火工具是一把鐮刀。」他鄉音很重,怕記者聽不懂,在空中比畫了一個鐮刀的形狀,「當時就砍樹枝樹葉,把火打滅,從晚上9時多一直打到第二天6時。」他邊笑着邊掛起那件防火服。
為了保護作為東深供水工程重要水源地的萬綠湖,1974年成立的新豐江林場要承擔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恢復生態等重要使命。如今,萬綠湖地區林地的綠化率已超過90%,森林總面積達到5.77萬畝。種植樹種多為柯樹、椎樹等闊葉樹,配以少量針葉樹,以保持森林植物的多樣性。新豐江林場場長楊化海解釋說:「雖然闊葉樹蓄水功能強,可以更好防火滅火,但從徑流系數上來看,針闊混搭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記者與他們一行人到了山中,黃來興和游青走得很快,經過一夜春雨,森林中泥濘濕滑,卻絲毫不影響兩位六旬上下的護林員。「我們全家13口人,沒有人爬山比我快。」記者聽到游青說,但在密林中,已幾乎看不見他的身影。

護林員:以前島上吃鹹魚度日
萬綠湖有很多林島,黃來興負責的觀音島,由於視野開闊便於監管湖面,成為重要的護林站。黃來興回憶,舊時交通不便,他要帶米菜糧食進島,在無電無網絡的情況下,一住就是七天。由於沒有冰箱,他們只有每周的前幾天能吃到蔬菜,後面要靠鹹魚、眉豆度日。
「在山裏30年了,會無聊嗎?」記者問。「無聊的時候,我就去巡山啊。」黃來興答。被雨水打過的寬闊樹葉翠得發亮,「我的朋友都叫我『島主』呢。」有風吹過,森林沙沙作響。
護林員主要的工作是預防火災,特別是針對人類活動的監管,他們勸導行山人士不要攜帶香煙火種,宣傳防火安全意識,如若多人,則需遠遠跟隨。他們還要負責保護水源,防止水質污染,防止溺水事故發生。
「80年代的時候,我開船送護林員上島。」游青說,「遠遠見到島那裏停着一艘船,你要知道,載了重物的船,跟普通的船是不一樣的,我一看就知不對勁。」游青上前詢問,對方支支吾吾,不敢應答,最後報警將偷運木材的人繩之於法。
因應天氣的不同,護林員每天巡山要走5至9公里,「我就喜歡在山裏,特別是6、7月份,山裏很涼爽、很舒服。」黃來興說,「我們的同事都很喜歡山。」新豐江林場場長楊化海也笑着說,「我們搞林業雖然條件艱苦,但體檢指標都是很棒的,我們喝的可都是山泉水。」
楊化海介紹說,雨水先經過樹葉的截流,阻止其直接沖刷地表,再通過地表的灌草及枯葉,促進雨水下滲,經過層層儲存、釋放和淨化,流到小溪裏的水就變得非常清澈了,「森林就是這麼神奇」。
我們站在高崗上,看着60年間代代人種下的森林,鬱鬱葱葱。回頭時,見到兩位老護林員一個箭步跳上山坡,三步兩步消失在密林之中。

嚴格監控|湖水每月檢測 涵蓋64項指標
萬綠湖是東江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在萬綠湖工作了20年的歐志海,負責水質檢測,確保這片湖水保持高質量,達到國家地表水一類標準。
廣東省河源生態環境監測站監測一室主任歐志海說,檢測工作主要分為常規檢測和全分析。常規檢測每月一次,涵蓋64項指標,包括地表水質量基礎項目、特定項目以及與飲用水相關的補充項目,例如藻密度、透明度等。全分析每半年一次,檢測項目多達112項,內容更加全面細緻。
24小時自動監測 數據異常發警報
與20年前只能使用pH試紙相比,如今的檢測技術已大幅提升。便攜式水質測試儀能快速分析現場數據,而湖區水站更配備了24小時自動監測設備,可即時監控pH值、溶解氧等關鍵指標,並在數據異常時發出警報,讓檢測員能迅速介入,進一步手動檢測。

美味之源|「沒有河源好水,再好的魚也煮不出鮮味」
「人生難得幾回搏啊!」付小勇笑笑說,「我們窮人家的孩子,人生能遇幾多次機會?有,就捉實。」
付小勇是漁民子弟,生長於湖邊,身材精瘦,動作麻利,笑容溫厚。他的父親,1959年因新豐江水庫修建,舉家搬遷至錫場鎮,加入鎮漁隊,成為一位漁民。
新豐江水庫(又稱「萬綠湖」),是東江重要的水源之一。其水質清澈純淨,含多種礦物質,適合多種魚類生長,為漁民提供了捕撈和養殖的機會。
付小勇1977年出生,從懂事起就跟父親和哥哥一起出湖打魚。「那時候早上4、5點起床去湖裏收漁網,但是不能說成『收網』,『收網』代表網裏沒有魚,會被家裏的老人罵,一定要說收魚才行。」付小勇哈哈大笑。
湖水養人,也考驗人。付小勇記得,曾經有一次湖上突然狂風大作,他的哥哥在外打魚,久未歸來。他和家人焦急地沿湖尋找,直至有漁民提醒:「要順風才能聽到呼救聲。」他們沿着風聲,終於在一個小山坳裏找到哥哥。小船被浪打翻,哥哥靠抓住了一棵小松樹,才沒有被浪捲走。說到這,他卻仍帶着笑:「做漁民苦,沒田、沒房、沒山的人才做漁民,我們有的,只是這一汪湖水。」
後來,母親生病,他赴外打工,成為一名廚師。「我很快就做到了管理者。」他輕描淡寫,「但我們這些做武將的,做不了文職的啦。」後來他還是回到河源,回到漁船上。
系列措施嚴限漁業活動
這時捕魚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為了保護水質,河源市政府對漁業活動有嚴格的限制和管理措施,包括禁止投餵魚料,實行嚴格的珠江禁漁期制度,限制漁業規模,實行漁業捕撈許可證制度,及禁止密集型網箱養殖等政策。
「我們漁民不懂得那些科學道理,但我們也要配合。」付小勇說,「後來我想,河源有好魚,我又識煮好菜,不如開個飯店。」於是全家決定拆掉老房子,用全部家當重建了一棟五層樓:一至三層作餐廳,四、五層住全家17口人。「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是我姐姐管錢,現在我都不知道自己身家有多少。」他笑了起來,好像理所當然。
他說自己「個人是很勇的」,2019年疫情突如其來,他又用全部儲蓄「網購」了現在的店面,再將新店面抵押出去裝修,2021年新店終於開業,「我只有拚盡全力去衝,不然就會破產。」
如今,很多人勸他出去其他城市開分店,但他始終沒有答應,「就算現在冷鏈運輸可以送新鮮的魚出去,但是煮菜用的水可怎麼辦?沒有河源的好水,再好的魚也煮不出牠的鮮味。」

水質卓越|珍稀「水中大熊貓」棲息萬綠湖
新豐江水庫又稱「萬綠湖」,以其碧波萬頃的天然美景和卓越的水質而聞名。而在這片清澈如鏡的湖水中,生活着一種珍稀生物──桃花水母,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在無污染水域繁衍
桃花水母是一種古老的生物,距今已有5億多年歷史,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只有在無污染、透明度高、水質純淨的水域中才能生存繁衍。新豐江水庫的水質之好,在桃花水母的「挑剔」標準下脫穎而出。水庫內的雨水經過森林植被的層層過濾,流入湖中時已十分清澈,長期保持着一類水質標準,是內地極少數適合桃花水母棲息的湖泊之一。
有漁民說,每當春夏時節的夜晚,駕駛漁船出湖,如拿着電筒照向湖面,就可以引來桃花水母聚集船邊,翩然起舞。
(來源:大公報A4:要聞 2025/03/20)
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