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 記者 洪澤楷)香港公屋供應量一直追不上需求,現屆特區政府以新思維推出簡約公屋以填補短期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缺口,第二批項目的優先申請期昨日截止,上月24日開始接受申請,房屋局共接獲約5,300份申請,反應踴躍。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現行公屋計分制下,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時間動輒超過10年,與「上樓」愈行愈遠,亦不合資格申請簡約公屋。香港文匯報早前直擊非長者單身人士蝸居在劏房中無止境等待的辛酸,他們不求改變現行公屋計分制,但求簡約公屋可接受其申請。房委會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指出,現行「配額及計分制」已顧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增加的情況,現階段並無計劃增加「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配額。

夜深人靜下,現年57歲的孫先生拖着疲憊身軀爬上半米高的床台,整理四散於單人床板上的全部家當,在長吁一口由抽氣扇帶來的新鮮空氣後,關上床頭燈就與木蝨、蟑螂共眠。
他過去數年在劏房市場中不斷「輪迴」,從一個惡劣居住環境跳到另一個惡劣環境中,他形容這全是「非人」生活。
僅夠放一張床 木蝨蟑螂伴眠
市面上的單人劏房只夠容納一張單人床,租金卻高達2,500元至3,000元,廁所及廚房更要與他人共用。逼狹的環境與糟糕的人際關係,是他不願再提起的回憶。「公共地方非常污糟邋遢,不要想着將自己的地方收拾乾淨就沒事。到了晚上,那些蟑螂和木蝨會從公共空間自己跑過來吸你的血。」

他早前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說,五年前曾住過一個多劏房單位,當中住有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租客,常拿着一把刀於晚上砍自己的門,「怕得我不敢去廁所。」
辭全職後炒散 僅為符入息限制
即使孫先生現時搬到一間環境稍好的單人劏房,也因窘迫的空間與無窗環境而出現情緒問題,「我的日常就是面對四壁,真的感覺很不開心。」
他感慨說:「我現時住的房間幾乎不是人住的。我都想做回一個人,所以申請公屋,希望有自己的廁所、廚房,居住環境也大一點。」

16年前,孫先生為了申請公屋,毅然辭去月薪15,000元的全職保安工作,改以散工維生,目的只為符合公屋入息限制,「平日為人打雜工或做清潔,月入約9,000元。」由於居所限制,平日他通常外出用膳,房租與伙食開支已佔收入約80%,「我還患有頸部退化,疼痛時需要看醫生,維持生活十分不容易。」
憂「簡樸房」實施後恐怕要瞓街
孫先生早前曾透過社區組織協會申請過渡性房屋,惟項目計劃甫推出已迅速滿額。其後他將目光投向簡約公屋,卻發現該計劃主要提供予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的申請者,並以家庭申請者優先,即單身人士免問,使他盡早改善居住環境的願望一再破滅,「目前雖有大量一人至二人的簡約公屋單位,卻又不准單身人士申請,其實是很大的問題。」他指香港屋邨有很多小型單位,特區政府應提供一定名額予單身人士,緩解他們的壓力。

令他愈想愈憂心的是即將實施的「簡樸房」制度,「正式實施後,不達標的劏房業主一定會趕人走重新裝修,我是不是要瞓街?」
房委會:相關申請人配額已增至10%
房委會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自「配額及計分制」於2014年修訂,將每年公屋配額佔擬編排予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公屋單位總數百分比由8%增至10%,單位數量上限亦由2,000個增至2,200個後,較接近60歲人士將較快獲得編配。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申請數目已由2014/15年度高位約14萬宗,大幅下跌近40%至去年12月的8.6萬宗。同期間,年齡為30歲以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更由73,800宗大幅下跌57%至31,700宗。
房委會認為有關安排已顧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增加的情況,現階段並沒有計劃增加「配額及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配額。

專家倡善用過渡屋改善非長者單身人士居住條件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非長者單身輪候公屋宗數佔整體申請約42%,但政府每年編配予相關群體的公屋單位上限僅為整體供應的10%。有團體建議政府人性化處理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公屋申請,例如為居於不適切居所、存在健康問題的非長者單身人士額外加分,紓緩相關人群的輪候壓力。不過,有房委會成員認為,現時公屋供應仍欠缺,有必要維持非長者單身人士的配額及計分制和「家庭優先」的輪候原則,但可根據不同年齡段推出不同房屋措施,例如增加一手資助房屋中小單位的比例,鼓勵青年向上流,並集中利用過渡性房屋改善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居住條件。
社協:申請者存健康問題可額外加分
香港房屋委員會為理順和重訂編配公屋予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優先次序,於2005年9月引入配額及計分制度,當中給予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者的配額會參考當時的公屋供應量而定。起初每年配額定為擬編配予一般申請者和配額及計分制申請者單位總數的8%,以2,000個單位為上限。
考慮到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提出增加配額及計分制下申請者每年公屋配額的建議,以及在不同類別申請者的住屋需求之間取得平衡,2015/16年度開始將比例上調至10%,單位上限亦提高至2,200個。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現時給予非長者單身人士的配額與實際申請量極不匹配,「10%及2,200個上限,與這類申請人佔整體申請約42%的客觀狀況相距太遠,我認為應至少把配額比例調高至20%。」她並認為公屋計分制應納入更多考慮因素,例如居於不適切居所、存在健康問題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可獲額外加分,「可以恢復2005年以前所實施的制度,誰先入表,誰先上樓。」
分配制度難吸引申請人向上流
另根據去年1月的立法會文件,一人至二人單位數目佔整體「簡約公屋」供應約70%。施麗珊認為應即時開放予輪候公屋滿三年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她續說,目前的公屋分配制度欠缺鼓勵申請人向上流的誘因,例如申請人為免超過申請公屋的入息限制,寧願辭掉高職長工,改做低薪兼職,應想法改善。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亦指出,現時公屋供應量仍然不足,認為特區政府應秉持「家庭優先」原則,將資源給予最需要的群體,「現時每年公屋供應1.2萬至1.5萬個單位,即使調高比例也只是數百個單位,對比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申請量是杯水車薪,總體供應量是關鍵。」
他認為,過渡性房屋與簡約公屋各有分工,前者未來應用於改善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居住條件,「如簡約公屋陸續落成並吸納現時居住在過渡性房屋的家庭,可將空出來的過渡性房屋分配予非長者單身人士,達到兩種房屋類型的合理分工。」

簡約公屋優先處理昨截止 樂富客服中心排長龍
簡約公屋昨日(17日)或之前交回申請表可獲優先處理。大量合資格申請者在房屋委員會客服中心遞交表格,期望早日獲得鎖匙「上樓」。位於樂富的房屋委員會客服中心已經有不少合資格申請者前來排隊交表,因人數過多,需要拿籌等候。在職員幫助下,每位申請者輪候時間約5分鐘至10分鐘。有申請者表示,公屋及簡約公屋同時申請,盼望早日「上樓」,盡快改善住宿環境。
申公屋逾五年 未知「還要輪候多久」
王女士一家五口居住在元朗東頭「同心村」逾百呎過渡性房屋,她表示,家中沒有申請綜援計劃,為了照顧三名幼兒的日常生活(最年長的子女不過三歲),選擇暫停外出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的她,在面對每月繳交3,000多元租金,深感無奈。
她表示,申請公屋已經超過五年,未知「還要輪候多久」,因此希望抓住簡約公屋的機會。
她強調,在漫長的公屋輪候等待中,平租的簡約公屋能讓家庭渡過難關。被問到為何沒有申請綜援計劃,她回應,綜援計劃規定受惠人每年最多的離港日數,影響其經常返內地的需要,「好似早前其中一個仔發高燒,屯門醫院等急診等六小時都無法見醫生,抽血亦要幾日先有結果,我需要帶佢返內地睇醫生,因為內地醫院即日可以完成所有檢查。」
已申請公屋超過兩年的程氏夫婦表示,一家三口目前住在月租近3,000元的上水過渡性房屋,早前他們收到政府寄來有關簡約公屋申請的信件,特地前來客服中心了解更多細節。他們表示,女兒正在深水埗就讀中二,非常需要家人的照顧,如果能申請到簡約公屋,希望能選址在啟德世運道。在得知「可獲優先處理」截止日後,他們表示會考慮即時填表遞交。
有不願透露姓氏的申請者稱,為了改善自家的居住環境,特來申請簡約公屋。她表示,雖然暫時沒有到簡約公屋所在的現場親身視察,但仍認為申請該計劃是一個理性選擇。在向職員了解相關情況後,已立即填表遞交。
資料顯示,第一批簡約公屋項目分別在元朗、牛頭角、屯門、啟德進行。對於未能在可獲優先處理日之前申請的合資格申請者,後續仍可以繼續申請。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要聞 2025/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