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機場第三跑道的啟用,運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二號客運大樓亦將於明年投入啟用,立法會議員鄧家彪留意到機場的員工人數持續上升,而各區巴士往來機場的班次已無法滿足員工的通勤需求,故聯同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離島區議員劉展鵬及屯門區議員馮沛賢約見運輸署反映情況,期望署方因應機場員工加密班次,及針對通宵更及假日調整路線時間表等,減少工友的通勤時間,增加機場工作的吸引力。
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表示,疫情期間機場員工總數曾回落至5萬3千人,但2025年第一季員工人數已回升至6萬3千人,扣除4千外勞,則增加了1萬1千人,尚未計算前往機場的旅客數目,光是員工的交通通勤需求大幅上升。他提及隨著疫情過去和第三條跑道正式開始啟用,客流量持續增加,24小時運作特性加劇夜間旅客、員工等交通需求。近年較多廉價航班於凌晨時段12點後升降,半夜航班頻繁,但巴士班次不足未能配合員工與乘客需求。


離島區區議員劉展鵬指出,東涌的定位是支援機場的戰略市鎮,但居民卻只能望機場輕嘆,大部份巴士路線需繞行全區才抵達機場,居民通勤需近1小時,通勤時間過長,令居民前往機場工作的誘因大減。他補充未來東涌人口將增由13萬人增至33萬人,區內的交通規劃需提前規劃以配合發展。
屯門區區議員馮沛賢認為赤屯公路開通後,不少「機場島」僱主都主張優先聘用屯門、元朗、天水圍等居民,但由於屯門區如皇珠路經常塞車,而北區、天水圍、元朗的車流卻先經屯門再轉往其他地區,令區內車流壓力大增。他期望政府回收大欖隧道後,可以吸引更多車輛選擇大欖隧道的舊路,引導車流不經屯門,減少區內的擠塞的情況。
天水圍居民、航空貨運及速遞業工會主席譚國輝方案表示認同,他目前往返機場需一個半小時以上,認為目前只有極少量班次取道大欖隧道,有改善空間。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出,不少九龍東居民是原啟德機場的工友,一代接一代改往機場島工作,他期望中九龍幹線啟用後,可重組東九龍路線,讓九龍東的居民方便前往機場工作。他又認為機管局及僱主的角色十分重要,機管局可以協助統籌僱主提供員工巴士服務,尤其針對機場偏遠區域如貨運站、維修區等,縮短通勤時間亦有利企業增聘及挽留人手。他又指運輸署對員工巴士一直抱持開放態度,願意積極配合,同時署方明白員工的通勤狀況困難,正審視來往機場的巴士班次以便優化及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