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習近平總書記也着重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江西省委、省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將生態放在首位。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鄔成香在接受大公文匯專訪時指出,九江市永修縣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保護濕地和候鳥生態系統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通過建立全覆蓋生態修復、全天候巡護救護等機制,創新候鳥價值多元化發展模式,探索候鳥經濟多業態實現路徑,加大保護和投入。嚴格落實禁捕退捕工作,讓2717名漁民「洗腳上岸」實現「人退鳥進」;採取近於自然的方式從贛江引水對候鳥活動重點區域實施生態補水達成「修濕復湖」;每年營建「候鳥食堂」1600畝以上解決「人鳥爭食」問題;爭取中央財政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4851萬元,實施95個項目,完成濕地恢復等4000餘畝,維護濕地生態安全;成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江西省首個跨行政區劃的鄱陽湖環境資源法庭提供司法保障。
為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永修縣堅持生態優先,續承辦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季)主會場活動,得到聯合國環境署等國際組織支持肯定,高規格舉辦鄱陽湖國際觀鳥賽等一系列活動,唱響「永修觀鳥」生態旅遊國際品牌。榮獲「中國候鳥小鎮」稱號,永修縣被授予「白鶴之鄉」榮譽稱號。《永修縣探索「候鳥經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入選生態環境部2024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實踐成果優秀案例,《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觀勝地——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探索以「候鳥經濟」為主導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案例選題入選2024年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案例庫。
對此,鄔成香建議,將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吳城鎮作為全國自然教育基地,在這裏深入開展濕地生態科普、候鳥認知及保護教育等研學活動,這有助於維護濕地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將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吳城古鎮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體系,高標準打造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中華人文古鎮復興融合的成果示範區和沉浸式體驗區。
【發布】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
【採寫】彭倩玉
【編輯】田欣妍
【審核】鍾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