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特朗普於2月18日簽署任內第69條行政命令,要求「確保所有機構問責制」,將聯邦政府的獨立機構置於白宮控制之下,由白宮管理及預算局(OMB)局長、特朗普2.0施政藍圖「2025計劃」主要作者之一沃特負責監管。英國《衛報》引述反對者批評,認為這是「赤裸裸的權力攫取」,正在讓美國走上獨裁之路。
該行政令稱,先前的政府允許所謂「獨立監管機構」受最小程度的總統監管,這些監管機構現時行使大量行政權力,但缺乏來自美國總統和民眾的充分問責。此外,這些機構還被允許不經總統審查,頒布重要法規。
《衛報》分析稱,該行政令表面上試圖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等具有一定獨立性的聯邦機構,透過將它們置於白宮更直接的監管之下,以增強透明度和問責制,但該命令給予總統的權力遠不止監管。該報指出,該行政令還包含一個段落,允許總統決定法律以及應遵守的群體。該命令允許總統或受其控制的總檢察長,對行政部門的法規從發布到訴訟立場等所有事項,作出最終解釋。
眾議員:史無前例地違反法治
曾任職聯邦檢察官的美國法學教授鮑曼表示,其本質是特朗普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名民選的獨裁者。該命令基本是說,「法律由我的意願決定,僅此而已,任何不同意的人要麼服從,要麼被解僱,因為你無權發表與我對立的法律相關意見。」民主黨眾議員莫雷爾已去信特朗普,譴責該命令「史無前例地違反美國法治,打開政治腐敗和無法估量的政治金錢的閘門」。
《衛報》分析,該行政令將能夠滿足特朗普的政治和商業利益,有利於富豪馬斯克等特朗普的資助者和盟友,裁定他們不再受金融監管。批評人士警告,如果結合其他措施,該命令將給美國「民主」帶來更根本性的威脅,推動共和黨右翼實現「統一行政權理論」,該主張拋棄憲法的制衡機制,主張總統權力至高無上。
「對獨裁行為的正常制約已被壓制」
鮑曼表示,該條款相當於宣布總統對法律的意見,凌駕於政府其他所有人之上。他舉例說,如果總統某天早上醒來,表示「我認為所有這些將賄賂定性為犯罪的法規都不適用於我、我的家人、朋友或行政部門官員,這就是我的法律意見」,那麼司法部將不得不對聯邦賄賂法律,作出與其含義明顯相悖的解讀。
鮑曼現時不再相信美國的制衡體系可以有效,認為「對獨裁行為的正常制約已被壓制」。他指出,聯邦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裁定特朗普任總統期間享有豁免權,已表達出對「統一行政權理論」的支持,制約行政權力過度擴張的主要因素是國會權力,但現在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已被特朗普完全壓制。
特朗普疑「故意」頒布海量行政令 令反對者疲於應對
特朗普在第二個任期內,已簽署超過75項行政命令,引起約100宗訴訟,然而目前許多行政令仍有效。《華爾街日報》指特朗普是故意為之,令反對者被海量行政令淹沒、疲於應對。
包括白宮副幕僚長米勒在內的特朗普顧問,花費數年時間制訂策略,試圖避免特朗普首任初期的內訌和混亂局面。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的行政令涉及保守派優先事項,包括白宮對獨立機構更大的控制權、聯邦政府裁員、終止對外援助,以及扭轉數十年的多元化計劃等。
知情人士披露,米勒領導這項計劃,並在過渡期最後數周重新起草許多命令。一名政府官員稱,這些命令經過過渡團隊律師、現任白宮法律顧問沃靈頓和其他律師審查,而新命令則由白宮辦公廳和白宮法律顧問辦公室共同審查。共和黨多年來批評前總統奧巴馬和拜登利用行政令,推進國會無法通過的政策,認為他們不受制約的權力侵犯三權分立原則。然而特朗普現時的做法比他們更甚,甚至遠超其首個任期,當時特朗普上任的首月僅發布12項行政令。
準備好應對法律訴訟
顧問表示,米勒和特朗普其他顧問準備應對的法律訴訟,遠超現時實際提出的訴訟數量,他們甚至對部分命令未引發訴訟感到驚訝。佐治亞州共和黨籍州長坎普表示,「民主黨面臨的問題是,特朗朗拋出太多命令且速度非常快,民主黨來不及反應。」
圖罷免特檢官 美聯邦法官裁定非法
美國聯邦法官傑克遜上周六(3月1日)裁定特別檢察官德林杰必須留任,稱總統特朗普試圖罷免德林杰的行為屬非法。預料該案件將交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
德林杰於2月7日被白宮人事主管告知被解僱的消息,德林杰隨即起訴特朗普,表示自己被非法解僱。德林杰表示,特別檢察官只能因「效率低、疏忽職守或瀆職」而被解職。華盛頓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傑克遜於2月10日下令恢復德林杰的職位。
傑克遜上周六表示,總統可以根據具體的法律理由開除該機構負責人,但白宮在通知特別檢察官本人解職的簡短電郵中,並沒有包含他被開除理由。針對白宮主張限制總統開除特別檢察官之舉構成違憲,傑克森加以駁斥,表示「取消這些限制,將會對特別檢察官辦公室的核心與關鍵特徵即其獨立性,造成致命影響,而這正是國會在立法時所設想、並由總統簽署成法律的核心精神」。 特別檢察官辦公室是獨立機構,負責保護政府內的「吹哨人」,並可能在反制特朗普和馬斯克解僱大量聯邦政府員工的努力中發揮重要作用。
特朗普政府2月16日提交一份緊急請求,要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介入,允許特朗普解僱德林杰,並取消傑克遜先前暫時恢復德林杰職位的命令。美國最高法院於2月18日正式受理司法部對德林杰案件的上訴。
政府效率部續「揮刀」 報稅系統技術團隊90人被炒
美國總務署(GSA)發言人上周六(3月1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解僱一批精通技術的公務員,他們曾幫助建立美國國稅局(IRS)的免費報稅服務,並改造政府各部門網站。GSA指出,此舉是為了進行「政府效率部(DOGE)精簡勞動化倡議」。
GSA技術轉型服務總監謝德通知數碼服務團隊18F的員工,指對方已被列為「非關鍵」員工,因此終止對方的工作,約90名員工被即時禁止使用相關設備。當局亦稱,此舉是為了支持一連串行政命令,包括2月11日發布的「執行DOGE精簡勞動力倡議」。
18F團隊於2014年在前總統奧巴馬任內成立,設在GSA內,致力幫助聯邦機構改善其數碼服務。路透社報道,領導DOGE的富豪馬斯克早前在社媒X上回應一個將18F稱為「極左政府的電腦辦公室」的帖文,稱該團隊已被「刪除」。
分析:政策考驗美經濟韌性
美國消費者支出在1月份下降0.2%,美國商務部上周五(2月28日)發表報告指出,這是4年來最大單月跌幅。與此同時,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月份錄得自2021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上升,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已超過疫情時期最高水平。《華爾街日報》引述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首席經濟學家拉扎爾的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政策考驗美國經濟韌性,「這種經濟不確定性,正形成一個更疲弱的經濟環境。」
《華爾街日報》稱,標普500指數在美國大選日至特朗普就職日前一天期間上漲超過6%,但之後卻下跌3.1%。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從1月14日的4.79厘,下降至上周五的4.23厘,目前低於3個月期國債孳息率。報道指出,債券孳息率反映市場對經濟增長和聯儲局利率政策的預期,當長期孳息率低於短期孳息率,通常預示經濟增長將放緩。
華盛頓失業救濟人數為去年4倍
此外,美國上周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從22萬增至24.2萬,其中華盛頓的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是去年同期約4倍。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特朗普加速推進其政策,加劇了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影響企業投資和家庭支出。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斯旺認為,由於特朗普已實施的提高關稅、限制非法移民、削減聯邦僱員和政府合約等政策,美國今年稍後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上升。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經濟學家奈特利表示,美政府對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政策目前毫無進展,反而一直專注於帶來負面影響的政策。
管理諮詢公司EY 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達科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對經濟是重大打擊,預計未來12個月經濟衰退可能性達到35%至40%,比今年初預測上升約5個百分點。
(來源:香港文匯報A20:國際 2025/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