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 記者 陳煒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26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示人工智能是加速培養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香港當前正處於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節點,政府會全力發展AI關鍵產業。陳茂波表示,政府已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應用。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預留的10億元是創立首五年的開支,主要用於研發人員開支和成果轉化等,調研不會包括在這10億元內。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多項創科及企業支援措施,將人工智能作為關鍵產業,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為引導及助力香港的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政府預留10億元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陳茂波表示,數字政策辦公室將會制定研發院的成立安排和具體目標,旨在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攻關,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
消息人士表示,隨着全球AI競爭白熱化,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AI的發展已成為一個關鍵領域。香港目前AI發展勢頭強勁,在AI產業的布局及部署上,政府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領頭的研發院去聯繫本港的研發力量。人工智能研發院的成立,則是希望可以在未來引領和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生態圈的整體發展。
最快26/27年度成立
消息人士表示,研發院會借鑒國家或者其他地區的發展規劃,預計最快會在2026/27年度成立。他還透露,政府投入的10億元資金將作為研發院成立後首5年的營運開支,將重點用於研發人員的開支以及成果轉化,而調研開支方面則由數字辦承擔。至於研發院的具體架構、定位與規模,消息人士表示,政府相關部門仍在研究、商討中。
超算中心年內提升算力
另外,於去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其運算速度將會在今年內逐步提升至每秒浮點雲端三千千萬億次。據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現階段超算中心的運算速度為每秒浮點一千三百萬億次。至於超算中心的盈利,消息人士表示,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收回成本。當前的發展重點是可以將超算中心推廣給更多的科研機構去租用算力,盈利則是中後期的發展計劃。
此外,政府去年十月宣布撥款30億元,通過數碼港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主要用作資助本地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等五類合資格單位善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初步審批通過了5個項目。

推動創新|議員倡制定整全AI發展策略
業界紛紛支持政府發展人工智能(AI),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及加強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建設。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表示,樂見財政預算案將創新科技置於核心位置,認為預留10億元資金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是為本港AI發展增加動力。黃錦輝建議優先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領域推展AI應用的工作。但他也指出,當前的AI政策仍缺乏全面籌劃,黃錦輝督促政府制定整全的發展策略,並按部就班實施。
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署理副院長、人工智能學部教授及負責人謝浩然高度認同財政預算案的資源投放,但他認為香港應該超越基礎設施建設,向「技術標準輸出」戰略轉型,例如將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納入「東數西算」工程,探索跨境算力交易機制等。
香港科學院(港科院)及香港青年科學院(青科院)支持度財政預算案中對本港科創發展的措施,特別是在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數據科學的研究和產業化。港科院和青科院均認為,促進產學研合作及深化本港與大灣區、國際間的科技交流,對於發展科創有重要作用;建議政府整合資源,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同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移政策,促進科技成果的市場應用,保護創新者的權益。
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已於去年底投入服務,並透過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批出五個研發項目。香港數碼港主席陳細明表示,數碼港作為香港數碼科技旗艦及人工智能加速器,將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的發展策略,以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作為驅動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引擎,提升香港在不同科研及應用領域的研發能力,同時吸引海內外初創企業及科研人才來港,助力香港發揮基礎科研及國際化的優勢,以實現國際人工智能和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

積極籌備|第三個InnoHK平台 聚焦先進製造
2024年施政報告指出,「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目前匯聚了本地和全球各地約2500名科研人員,並已開展籌備建設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財政預算案提到將邀請院校提交建議書。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第三個InnoHK與前兩個有所不同,Health@InnoHK聚焦於與醫療相關的各種科技,而AIR@InnoHK平台則專注於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第三個InnoHK將目光投射於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方面。
消息人士透露,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即將在3月邀請院校提交建議書,並提供5或6個月時間讓學校撰寫,預計明年年初公布最終的結果。
正研發月面作業機械人
此外,消息人士表示,政府已在InnoHK下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目標是研發一款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為國家嫦娥八號任務貢獻關鍵力量。據了解,該研究中心將獲得政府約3億至5億元的資助,支持多所院校合作研發出月球表面多功能機械人以及流動充電柱。該項目由科大牽頭,港大、中大、理大、城大、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共同參與研發。
支持創科重點舉措
•預留10億元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
•今年內推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預留1億元,按政府與企業1:2配對比列,為企業提供最多25萬元資助
•就籌建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邀請院校提交建議書
•籌備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正邀請相關機構提交意向書,並計劃於年中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資助計劃」:正邀請院校提交建議書
•港投公司今年舉辦首屆「國際機器人大會」和「國際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論壇」
•港交所籌備開通「科企專線」,便利相關企業準備申請上市
配對資助|億元先導計劃 支援中小企生產線升級
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到,政府在今年內會推出為期兩年的「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已為其預留一億元,預計可以惠及400個企業、上千個生產商。
政府近年致力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於去年優化了「新型工業化自主計劃」,自主在港建立的新智能生產線超過100條,並在去年9月推出了100億港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企業提供配對資助。
在資助金額方面,「新型工業化自主計劃」的資助上限為1500萬,「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的最高資助金額為2億元。而今次新推出的「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政府將會按一比二的比例,向每家在港營運生產線的企業提供最高25萬元的資助,協助他們訂立智能生產策略,以及為現有生產線引進先進技術。
每家企業最多可獲25萬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的申請門檻相對較低,在本港具有實際生產線、營運一年的所有製造業都可以申請。消息人士表示,與現有的兩個新型工業化相關的資助計劃相比,本次提出的資助計劃屬於小規模生產,主要針對中小型企業,即在其現有的生產線中加入智能裝置,如實時監控等提升生產效能,預計每條生產線所需成本在50至100萬元。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有關企業可以同時申請多個計劃,相關部門會根據其生產線情況決定是否讓其通過審批。此外,據消息人士透露,「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將會先推出先導計劃,觀察市場反應進而再進行具體的調整。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5/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