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2日,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和治理學術年會在天津召開。本次年會由南開大學主辦,清華大學攜手全國十二所高等院校及多家知名機構聯合發起,旨在深入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的學術研究與實踐治理的融合發展,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年會由南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經濟學院院長盛斌主持。天津市市委常委、河西區區委書記王旭,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原國務院副秘書長、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江小涓等一眾嘉賓出席。
王旭在致辭中強調,天津市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已將其納入政府產業布局的核心位置。他指出,河西區作為天津市的重要區域,已匯聚超過2300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未來,天津市將繼續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他建議將年會的春季會議永久落戶天津,此提議得到了與會嘉賓的廣泛認同和積極支持。
陳雨露教授在主旨演講中,以《加密貨幣的崛起、挑戰與應用》為題,系統闡述了加密貨幣的三大類型及七大特徵,並深入分析了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陳雨露指出,加密貨幣的崛起對金融生態產生了深刻影響,對全球貨幣體系也帶來了深遠變革。他特別強調,面對美國通過加密貨幣戰略鞏固其全球金融霸權的挑戰,中國應採取可控創新與雙輪驅動策略,積極應對,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江小涓教授則以《人工智能發展治理經濟學應有的視角和標準》為題,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發展中的經濟學視角與治理標準。她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但同時也引發了就業、隱私、公平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經濟學應重點關注資源配置效率與社會公平,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路徑。
本次年會分為三個專題會議,圍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新質生產力」「數字產業與平台經濟」「數字金融與貿易」三個專題展開深入研討。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和政策界的眾多精英翹楚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問題,為中國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貢獻了寶貴的智慧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