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廣濟)香港iFinex公司發行的泰達幣(USDT)是緬甸亞太智慧產業新城最常用的加密貨幣,成為隱藏電騙集團資金鏈的重要工具。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到香港十多間俗稱加密貨幣找換店(OTC)直擊,發現在各加密貨幣中以泰達幣最受歡迎,其交易的特質是隱蔽性高、流轉快速,以及去中心化,外加香港至今對OTC缺乏監管,約一半的找換點容許在無須實名登記情況下,將現金兌換為加密貨幣,資金追蹤路線從此截斷,執法部門無法再追查資金去向。有找換店負責人教路,如要洗黑錢,就用個人電子錢包,無實名認證,方便隱蔽。這些找換店目前亦無須向執法部門提交交易報告,更加便利犯罪集團洗白黑錢。
據悉,新加坡成立的區塊鏈公司BCB創新有限公司(BCB Innovation PTE, Ltd),2019年成為緬甸亞太智慧產業新城唯一的區塊鏈投資方、 區塊鏈技術供應商和集成服務商以及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隨後,基於BCB區塊鏈的Fincy支付軟件也在亞太新城內推廣。

緬甸電騙目前最常用的加密貨幣是香港發行的泰達幣。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在旺角鬧市,僅在總統商業大廈3層的商場中就找到約15間加密貨幣找換店和3台找換機(加密貨幣ATM),提供買賣加密貨幣,幣種包括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泰達幣。
無匯率風險 易流通易套現
泰達幣與美元以1:1兌換,匯價波動的風險較低,且容易流通及套現。有找換店商家透露,不少客人購買泰達幣後,再使用加密貨幣平台進行交易,購買其他投資性質強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等,開戶的入場門檻低至0元,最高5萬元不等,手續費也因應交易金額及幣種收取0元至180元不等。

監管機構推出的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你的客戶)計劃,要求參與機構實名登記客戶資料,但由於找換店仍未受監管,店方可自行決定是否參與計劃。記者粗略統計,僅半數找換店要求客戶實名登記。
一間參與KYC認證的店舖職員表示,12萬元或以上港幣現金購買加密貨幣,才需要登記個人資料以及拍下客戶照片留存資料,「我們公司都不想牽涉到非法交易,如果不進行KYC認證,萬一有人樓下搶完錢就上來買加密貨幣,我們就會牽涉其中。」
錢包怎區別 店員教洗錢
另一間最低消費5萬元港幣的找換店,在記者詢問是否需要KYC認證時,職員即稱「什麼都不用」,交易額亦不設上限。記者詢問收款使用平台錢包和個人錢包有何區別時,對方竟直接教路:「平台手續高,且要實名登記,較適合投資;如果要洗(黑)錢,就用個人(電子)錢包,無實名認證,而且隱蔽。」

不僅如此,記者遇到參與KYC認證的加密貨幣找換店,對於客戶身份認證亦相當寬鬆,例如多數找換店要求12萬元港幣或以上交易才需認證。
有找換店亦表示,購買加密貨幣才需留存身份信息,而套現則無需。換言之,無論是境外非法資金還是本地黑錢,只要將資金拆分成多筆小額交易,即便透過具備 KYC 認證的找換店,仍能輕易達成將黑錢洗白,而透過香港市面上不受監管的加密貨幣找換店,更能快速將資金全球轉移,徹底藏匿其來源;更遑論市面上近半數找換店未設 KYC 認證,進一步提高了執法部門追蹤的難度。
專家之言|場外交易將發牌 專家籲細化監管
目前,香港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實施監管,但僅有9間持牌交易所,且主要服務專業投資者。龐大的零售市場則依賴未受監管的線上平台和場外交易(OTC)找換店,為洗黑錢、詐騙等非法行為提供了溫床。智慧城市聯盟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龐博文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在全球加密貨幣的體系下,犯罪分子洗黑錢變得十分容易。儘管特區政府早前就設立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進行公眾諮詢,但有幾處仍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漏洞,應參考日本等國家進行細化及加強。
據統計,香港OTC市場規模龐大,包括約100家交易所、數百台加密貨幣ATM 機、200多間OTC找換店與250個活躍線上交易服務商。然而,這些交易活動大多未納入監管範圍,導致多重風險。
龐博文表示,一般而言,洗黑錢分為三個步驟:注入、漂白、上岸,前兩個步驟都可以完全依靠加密貨幣完成。犯罪團夥收到黑錢(現金),會直接通過OTC向賣家或地下平台購買加密貨幣存至個人電子錢包,再發送至香港的個人電子錢包,反覆這些程序,進一步隱藏交易來源提高匿名性,漂白黑錢,最後將這些加密貨幣重新套現,再投放到合法的實體金融體系,例如在港註冊的公司戶口用於投資,或是購買房產、汽車等大額資產再出售,一步步將資金包裝成看似合法的來源。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香港的加密貨幣監管將於今年迎來新機制。為了防範洗錢與詐騙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並與國際反洗錢標準接軌,確保市場安全與規範運作,特區政府將為加密貨幣場外交易(OTC)設立發牌制度,並要求OTC遵守《打擊洗錢條例》的反洗錢(AML)及客戶盡職審查(KYC)的規定。
需登記監控業務錢包及交易紀錄
此外,持牌人只能進行虛擬資產與法定貨幣之間的現貨交易,並需登記和監控業務錢包及交易紀錄。海關關長作為監管者,負責審批牌照、例行檢查、調查違規並施加懲罰,違規者最高可被罰款 100 萬港元或監禁兩年。
不過,龐博文認為,有關機制有空間優化,免詐騙集團有可乘之機。首先,關於反洗錢要求,政府雖然建議持牌 OTC 建立完善的反洗錢政策和程序,安裝反洗錢軟件或工具以追蹤資金流向,妥善備存客戶和交易紀錄,以供監管機構查閱,「但如何識別異常並無清晰標準,商戶會否蓄意隱瞞同樣值得警惕,因此建議參考日本,要求定期上報交易數據,否則等事發後政府再來查,資金早已被清洗多次,無影無蹤。」
在 KYC 認證方面,特區政府建議要核實客戶身份,評估並紀錄客戶的交易目的及性質,持續監控交易活動,龐博文認為,KYC的標準仍不夠詳盡,例如需認證的交易金額標準及是否每次交易前都需認證,政府建議方案並未涵蓋,「日本政府對實名認證的要求細化到每次交易,無論大小額度,且需綁定個人銀行戶口操作。此舉再結合定期上報數據,無論是對鎖定不法分子還是追蹤資金都大有幫助。」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5/02/14)

